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文艺复兴巨人的时代 马基雅维利 思索统治术的人之七 应然与实然

发表时间:

「提要」马基雅维利不是一个斯大林、希特勒式的邪恶之人,他也并不刻意地教唆君主去行恶,但他明确指出,行恶是维持统治的方法之一。他认为这就是历史的事实。若以维持权力从而保持国家稳定为目的,那么使用何种统治方式就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肖像
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肖像 Public Domaine
广告

问:你前面曾说过,马基雅维利是个经验主义者,他的理论是出自他个人的经验。

答:是的, 我们在前面讲过马基雅维利的两面性。他的理想国家并不是他身处的意大利各城市国家,相反,他的理想是古罗马共和国。也就是说,在他心中,一个好的政治形式,应该以古罗马共和国为楷模。但是他深知,那是一个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而他亲身经历的政治活动,却告诉他,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只能是我们实际上能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这就是应然与实然的冲突。他在《君主论》第15章中说,“我的目的是写一些东西,即对于那些通晓它的人是有用的东西,我觉得最好论述一下事物在实际上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论述事物的想象方面。许多人曾经幻想那些从来没人见过的,或者知道在实际上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可是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他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致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一个人如果想在所有事情上都发誓许愿,以良善自持,那么他厕身于如此之多不良善的人当中,必将走向毁灭”。这段话基本上把马基雅维利为什么告诉君主不要怕行恶的原因说清楚了。

问:可是小洛伦佐キ美第奇并不重视他的书啊?

答:没错,他把这书献给了小洛伦佐,可是据毛里齐奥キ维罗利说,“当弗朗切斯科キ维托里——他当时已是小洛伦佐最高级的顾问——把《君主论》这本杰作呈现给洛伦佐时,他几乎连看都没看一眼,反倒是对某人送给他的两条狗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不过,却有人真正懂得马基雅维利的苦心。我不谈几百年来思想家们对马基雅维利的解读,我挑一位真正的君主为例,那就是拿破仑。他从踏上权力之路起,身边就常带着这本书。法国人出版的《君主论》诸多版本中,有一版就是拿破仑批注版。从拿破仑为这部书写下的几百条批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当将军的时期,当第一执政的时期,当皇帝的时期,都曾反复阅读这部书。就在上面我引的马基雅维利关于善人恶人的这段论述旁边,拿破仑就批注道,“即便并非所有人都是坏人,但坏人也有手腕和能力,让所有的人变得仿佛都是坏人,最邪恶的人往往就是在你身边装作最良善的那些人”。这显然是拿破仑的经验之谈。这位亲身统治千万臣民的人,明白马基雅维利说的都是政治活动中的现实。但我要给听友们指出一点,马基雅维利论统治术,是和他对人性的看法相一致的,他和大赞人的尊严的皮科完全不同,反而对人的劣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君主论》第17章,他说,“关于人类,一般的可以这么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善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险,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是整个属于你的,当需要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性命和自己的儿女。可到了这需要即将来临时,他们就背弃你”。

问:看来马基雅维利对君主的告诫就基于这个对人性的判断。

答:是的,在这一点上,他可是完全背离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普遍认知。用皮科的话,就是“人比天使只少一点儿”,为何如此呢?这就是我们的题目所指出的,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区别。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心目中,基督教对人类原罪的强调,扼杀了世俗生活,让每一个体成为上帝前的罪人,人生在世就是赎罪,求拯救的过程。但人本来就有神圣的生活,就说但丁的《神曲》,虽然他创造了地狱,让作恶之人在那里受苦,但他的目的却是走向天国,听友们应该还记得,但丁的天国是一片光明,没有一丝阴影。到彼特拉克,他把人类全部的美,从心灵到容貌,全部凝聚在劳拉身上。他赞颂劳拉的那些诗篇,美到极致。薄伽丘更是把人类的肉体享乐,放在具有道德高度的地位上。这些就是他们对人性能达到的高度的期许,也就是说,人性应该如此,若不如此,就是不对的, 就不合乎道德。这就是应然。而马基雅维利却只从他实际的经验中体会人性,他面对的是意大利现实政治中的情境。他所见所闻是意大利各城市国家的君主,为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所做的种种恶事。这就是实然。但是马基雅维利本人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他只是指明现实中发生的邪恶,并且坦白地说,如果以成功统治为目的,这些邪恶行为就是合理的。

问:这个结论恐怕算不上永恒真理吧?

答:对,我完全同意你的判断。但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论述有几分真理性。应然与实然是一对哲学范畴,讨论这个问题的大哲学家非常多,我们到后面再说。英国政治学大家昆汀キ斯金纳说,“马基雅维利对古典和当代人文主义的批评是那样简单又带有摧毁性的力量。他据理力争,如果一个统治者想达到他的最高目标,他就会发现,有道德并不总是合乎理性的,相反,他将发现任何想始终不渝地去实践那些人们认为是良善的东西,将会证明是非理性的,必然带来毁灭性的结局”。听友们要注意,马基雅维利并不一般性地否定善行,但是他说,一个君主要知道,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的行动就可能是违背真理、博爱、人道、宗教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聪明的建议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为你的统治成功与否,不能看你是否作出了符合道德的行为,而是看你是否成功地施行了统治,使你的国家处于安全之中,从而造福了民众。这个推论从实然的角度看,似乎行得通,但这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好,我们下次再说。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