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爱拉斯莫的生活与思想第八节 爱拉斯莫的基督哲学之二

发表时间:

「提要」爱拉斯莫心目中的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不是经院哲学讨论的那些问题,例如本体、名实、共相、殊相,他心目中的哲学其实是道德哲学,他熟悉古典文献,熟悉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说,但他同时受过神学训练。在英国访学时,他受到克里特的影响,开始考虑如何把善与圣结合起来。

爱拉斯莫 (Desiderius Erasmus en 1523 peint par Hans Holbein le Jeune )
爱拉斯莫 (Desiderius Erasmus en 1523 peint par Hans Holbein le Jeune ) © Wikimedia commons
广告

问:爱拉斯莫在宗教改革中的立场,似乎和他坚持古典人文主义传统有关。

答:是的。你仔细观察他的立场,就能看出他和古希腊哲人的联系,他赞扬苏格拉底,那是因为苏格拉底探索真知的态度不是独断论的,而是采取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精神接生术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经院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不是苏格拉底,而是亚里士多德,而他对美德的定义是“中庸”。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极端就是恶,也就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是能够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恰当的人。比如,我们判断何为自信心,那么我们断定自信不是鲁莽,也不是怯懦,而是勇敢。那么勇敢就是自信心的中道。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勇敢是善,是合乎道德的。上次我们讲到爱拉斯莫在马丁·路德和教廷的争斗中,始终不选边站,因为在他的思想背景中,选择适度和恰当才是善的。而且我们要注意,他在完成《新约》希腊文本的整理注释之后,写了一篇前言。在这篇前言里,他列举了许多著名古典哲学家,柏拉图、伊壁鸠鲁,斯多葛派的几个重要哲学家。但同时他也把耶稣基督列在其中,只是他认为耶稣基督的教导是完美的,不需要争辩。古典哲学家的学说都可以批评,但耶稣基督的学说却不需要批评,它是神圣的、福音的哲学,这样他就把古典哲学追寻的善,与基督思想的神圣性结合起来了,而他论述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从耶稣基督的行为中体会它的神圣性。常人效法基督也可获得神圣性。

问:他的这个解释在当时可是够大胆的。

答:是的,所以有研究家认为,真正改革了宗教的人是爱拉斯莫。他是用他的基督哲学构建了一种人文主义神学。他认为古典哲学家的思想,都可以融入基督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但是,他的这个思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在前面提到肯普的托马斯,他那部《效法基督》在当时是一部非常流行的书,而且这位托马斯也是温德舍姆会出身的,可以说他和爱拉斯莫出自同门。在《效法基督》这部书中, 你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基督的教训远胜过古圣先贤的一切教训,人借圣灵就必在其中找着隐藏的灵魂。但是许多常听基督福音的人,由于没有基督的灵,所受的影响却很小。所以无论何人想要完全感受明白基督的话,就必须努力完全活出基督的生命。高言大论并不能使人成为圣法和公义,只有道德的生活才能提高他在上帝面前的价值”。这和爱拉斯莫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当爱拉斯莫把寻求道德生活,当成基督哲学的核心概念时,无形中神学的意义就淡化了,而伦理学的意义就突出出来了。但是爱拉斯莫并不认为他是一位道德哲学家,他只是把宗教经典的解释,看成是指导人把尘世生活变成属灵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指导,是通过一种“神圣智慧”来施行的。上次我们分析过哲学就是爱智慧,而神学就是对神的合逻辑的陈述。这两者的结合,恰恰就构成了“神圣智慧”。请听友们注意,智慧意味着要独立思考,它不是信仰,更不是盲从。在十六世纪初,宗教裁判所大行其道时,提出智慧和道德追求在宗教中的意义,这不是一件小事,它需要勇气也需要知识。

问:那么可不可以说,爱拉斯莫提倡一种有理性的信仰呢。

答:是的。正像茨威格总结的,“人世间只有一样东西是他视之为理性之敌而深恶痛绝的,那就是狂热偏激”。这一点听友们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极其偏激,对任何问题都不会退后一步去想一想的人。我们会说这种人没脑子,也就是说他不会利用理性去思考分析,然后再下判断,而是凭感觉,这感觉很可能就来自那些不靠谱的传闻甚至谣言。但他不管,他绝不分析,绝不用逻辑判断,只是坚持自己的感觉的正确,其实就是固执己见。这种人最容易被野心家、政客、宗教极端主义者煽动。不要说五百年前爱拉斯莫的时代,就看看刚落幕的美国大选,你就知道智慧和有理性的信仰有多难。何况在中世纪,那时统领精神生活的教会,是有绝对权威的。用茨威格的话说,是“铁一般的权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匍匐在地的人类虔诚献身,领受圣言,谁也不敢提出疑问与教会的真理对抗。若有人不服,教会就会显示它护身的力量,革出教门令使皇帝折戟,使异教徒窒息”。所以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年代,爱拉斯莫会从古典人文传统中寻找理性的武器来反抗迷信和愚昧。他宣扬他的基督哲学,就是要确立信仰中的理性,因为理性的信仰会把基督的思想当成引导人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智慧。所以茨威格说,“爱拉斯莫实际上是把宗教改革运动的全部炸药,悄悄搬进了修道院和宫廷”。

问:听茨威格这个说法,爱拉斯莫似乎挺有造反精神的。

答:是有,但那完全是思想上的造反,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而且,他的这个爆炸性就是他的思想的作用。实际上,爱拉斯莫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茨威格在他写的《爱拉斯莫传》有一节,专门分析爱拉斯莫的一幅肖像,那就是荷尔拜因给他画的那幅肖像。茨威格从两方面来分析,从外表上看,这个人没有火气也没有旺盛的生命力。矮矮的个子,脑袋也不大,总要带上一顶大厚帽子,苍白的皮肤,细细的手腕,薄薄的嘴唇,眼睛也没神,完全像个苦行僧。而且确实爱拉斯莫在给朋友的信中,总抱怨自己身体不舒服,又是风湿又是消化不良。茨威格说,这些信简直就是病历,但是茨威格又认为,荷尔拜因的这幅画,画出了爱拉斯莫的精神力量,“所以说,荷尔拜因的肖像是无以伦比,难以忘怀的。因为他刻画的是处在最神圣的一刻,处在创作瞬间的爱拉斯莫”。茨威格让我们看这幅画,他说,你乍一看,他纹丝不动,像一块安静的石头,但仔细端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状态不是安静,而是一种神秘的陶醉,陶醉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茨威格还说,这个人其实是充满了张力的,有一种神秘的电流使沉默状态不断地震动。所以说这幅肖像表现了精神向文字的能量转换的瞬间。听友们恐怕想不到,就是这个弱不禁风的人,却给当时最有权势的君主写信,告诉他们,战争是罪恶。他的名言是,“战争中得益最多的人,是那些自己不打仗的人”。在爱拉斯莫的时代,正是一个人们都认为,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只能通过战争。但他却说,不是的,最高的价值是和平。好,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