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 莎士比亚的社会戏剧 《雅典的泰门》(下集)

发表时间:

「提要」 泰门轻信人性的良善,友谊的牢固,社会的互助,以为自己对他人的慷慨自然会换得同样的回报。当他明白这只不过是他的幻想时,他走向另一个极端,弃绝人类社会,诅咒一切道德准则。其实,他的轻信是因金钱而来,当金钱弃他而去,他也弃社会而去。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Wikimedia Commons
广告

问:看来莎士比亚要通过泰门与雅典人的关系,揭示人的道德同金钱的关系。

答:对,这正是发生在泰门身上的变化,显示出那只操纵人的命运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是莎翁对泰门这个人是既同情又批评,因为莎翁不相信道德会彻底被金钱掌控,而泰门从峰顶跌入谷底的遭遇,恰恰因为他自己的行为是靠金钱推动的。在泰门离开雅典遁入山林时,莎翁给了他一个宣泄的机会,让他痛骂雅典人。在这段宣泄愤怒的咒骂中,泰门几乎把所有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彻底颠覆。富人要去做娼妓,子女要忤逆父母,奴才蠢人要坐上元老的位置,欠债的人要割断债主的脖子,仆人要盗窃主人的财富,因为主人不过是借法律名义杀人越货的大盗。陷入疯狂的泰门希望,“孝亲敬神的美德,和平公义的正道,齐家睦邻的要义,教育,礼仪百工的技巧,尊卑的品秩,风俗习惯,一起陷入混乱吧!”他甚至要天上神明把雅典彻底毁灭,把他的仇恨扩展到全人类。我认为,莎翁的这段安排显然受《圣经·旧约》中神灭索多玛的启示。因索多玛的人对天使作恶,神要灭掉全城。但亚布拉罕为索多玛求情,他问耶和华,“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假如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要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他的人吗?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莎翁随后的剧情安排,仿佛是听了亚布拉罕的这一问,所以他留下仆人佛莱维斯,让他的忠诚抵消泰门对人类的诅咒。

问;这个仆人不仅忠诚,而且很有见地。

答:是的。当其他仆人说,“我们的大船已经漏了水,我们这些可怜的水手站在沉默的甲板上,听着海涛的威胁”。佛莱维斯马上说,“各位好兄弟,我愿意把我剩余的几个钱分给你们,今后无论在哪个地方见面,为了泰门,我们仍然是好朋友。让我们摇摇头,叹口气,悲悼我们主人家业凋零。记着,我们可都是见过好日子的人哪!”随后,莎士比亚借佛莱维斯之口,讲了一段和泰门对雅典的诅咒完全不同的话,“财富既然只替人找来困苦和轻蔑,谁还愿意拥有巨资呢?谁愿意在荣华的梦里,相信那些虚伪的友谊?谁还会贪恋那些和趋炎附势的朋友同样不可靠的尊荣富贵?谁想得到,一个人行了太多的善事,反而是最大的罪恶!”这个仆人就是亚布拉罕和耶和华争执的那一城中仅有的好人。在莎翁心中,人类中尽管有许多值得毁灭也应该毁灭的恶人,但有着一丝善的留存,人就可以和上帝争论义与不义的问题。佛莱维斯接着说,“我们最亲爱的大爷是一个有福之人,却反而成为最倒霉的一个人。他气不过这些忘恩负义的朋友,才一怒而去。既没有携带活命的粮食,也没有可以变换衣食的财帛。我要追寻他的踪迹,只要我手中还有一点金钱,我仍然是他的管家”。

问:佛莱维斯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内人。他有预见,知道这些围绕泰门的人,都是些势力小人。一旦泰门失势,他的行为却很高尚。

答:是的。我想莎翁塑造这么一个形象,就是要给人的善良留下余地,让人们相信,再邪恶的地方,也有良善的光。但是,他继续借泰门之口,对社会展开尖锐的批判。泰门此刻已经离开城市,躲进山林,住在岩洞里。这时,他才反思自己的行为。现在他认为,现实的世界是一个是非颠倒、美丑不分、贵贱相混的地方,因为,“每一个按照财产多寡区分的阶级,都要被次一阶级所奉承。博学的才人,必须向多金的愚夫鞠躬致敬。在我们万恶的天性中,一切都是歪曲、偏斜的。让我永远厌弃人类的社会吧”。但是就在他刨地想找些根块来充饥时,却无意间挖到了一堆金子。于是他对着金子讲了一席话,这段话被无数人引用,成为批判金钱万能社会的名言,“这是什么?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要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害着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分庭抗礼。可以使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荣让身染恶疮的人见了也吐,但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

问:这通话,可是把金钱万能的形态,说得淋漓尽致。

答:确实。马克思就引用这段话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这些愤怒之言,并不能揭示商品社会的运行规律。金钱在一个社会中如何起作用,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性质。金钱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工具、润滑剂,但如果一个社会奉行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金钱确实可以成为作恶的工具。莎士比亚借泰门之口揭示了真相,后世的社会改革家则不断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有人类关爱的社会。随后,莎士比亚安排那个哲学家艾帕曼特斯来看泰门。这两个人的对话是一场哲学交锋。他们讨论的问题是,泰门遁入山林的意义是什么?艾帕曼特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泰门遁世的原因并不是他真明白了人世的弊端和林间泉下生活的真实意义,因为泰门的愤世嫉俗不过是“一时的感触,因为命运转移而产生的懦弱的忧郁”。你泰门生气的原因,是那些背叛你的人如今“还穿的是绸缎,喝的是美酒,睡着温软的被褥”,所以你“不要装出一副骂世人的腔调,害得这些山林蒙羞”。哲学家认为,你要愿意回去恭维那些背叛你的人,你或许还会发财,继续和他们成为一类人。你的财富不过继续让恶棍享用罢了。哲学家要点明泰门的遁世,是因为受了委屈要发泄,给世人看也给自己看。但他并没有明白,自己慷慨待人的原因,不过是借金钱的实力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和那些占了他便宜又背叛他的人,骨子里是一回事儿。所以哲学家说,“山野中的寒风,不会烘暖你的衬衫,苍苔的老树,不会追随你的左右。冰冷的溪水,不会给你煮好汤粥”。

问:哲学家的意思是不是在说,泰门人在山林,心却仍在雅典?

答:是的。泰门的回答证明了这一点,他嘲笑这位哲学家,你从来就是个穷文人,命运从未照顾过你,而自己却曾随心所欲,享受过浮世的欢乐。他自己坦白说,“无数人像叶子依附橡树一般依附着我,可经不起东风一吹,便落下枝头,剩下我赤裸裸的树干忍受风雨的摧残。像我这样享过福的人,一旦接受这种逆运,才是一件难堪的重负”。但是,当雅典的元老知道他又有了黄金,便来请求他回到雅典去保卫雅典时,他终于明白,他这个人只是被人看作金钱的替身。此时,老仆人佛莱维斯找到了他,他向泰门表示,不管老主人是富是穷,自己会一生为这个待人慷慨善良的老人服务。泰门感谢了老仆人,轰走了雅典元老,并最终为自己在海边修好了墓穴,写下墓志铭,表明自己弃绝尘世、葬身海滨的意愿。莎翁让看到泰门最后归宿的人说,“高贵的泰门死了,对他的记忆将永留人间”。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