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 莫尔与乌托邦之五 来自现实的虚构『乌托邦』解析之五

发表时间:

「提要」 乌托邦人的生活以实用、朴素为主旨。凡超出使用价值的物品、装饰、服装,一概被视为多余浪费。因为在莫尔的心目中,制造生活必需品所占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充裕的时间应该被用来从事精神探索和自由思想,这才是人的本份。

托马斯.莫尔肖像。
托马斯.莫尔肖像。 © 网络照片
广告

问: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劳动时间是个大问题。看来莫尔已经注意到这一点。

答:是的。在莫尔的心目中,时间的使用,是乌托邦的一个高明之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把绝大多数生命耗费在求生存上。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利润的产生是依靠劳动时间的延长来实现的。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工人每日工作16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也就是说,除了吃饭睡觉,工人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工作。莫尔认为这是完全不应该的。为了维持人的生存,完全不必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工作,按莫尔的设计,每天六小时足矣。人被束缚在工作上,整日劳作,只是因为劳动制度不合理,因为在英国当时的社会中,真正从事有效劳动的人口是如此之少,比如大批僧侣游手好闲,那些所谓绅士、地主老爷完全不工作,而为伺候他们又需要一大批不从事生产的各类仆役,再加上游民、乞丐和妇女,真正从事生活必需品生产的人口竟然如此之少。而且就在这么少的劳动人口中,还要有一批人,从事各类无必要的奢侈品生产。在莫尔看来,只要把劳动时间限制在生产生活必需品上,那么人自然可以工作很少的时间,余下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和学问,让人成为鄙弃物质奢靡的精神丰富的人。

问:那么显然莫尔心目中,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极为简单的。

答:是。比如服装,乌托邦人工作时穿的工作服,是可以一用七年的粗皮服装。在参加公共活动时,则披上一件外套。这外套的颜色,全岛一律是羊毛的原色,不经洗染。较薄的衣服的料子,则是原色亚麻布,质地是细致还是粗糙,乌托邦人全不在意,只要干净舒适即可。莫尔比较别的国家的人在穿着、打扮上所费的时间与精力。他说,“在别的国家,一个人有各色毛衣4-5件,又有4-5件绸衫,还不满足,甚至有人有十几件衣服,还要挑挑拣拣。而在乌托邦,只需要一件外套就使人心满意足,一般用上两年。乌托邦人没理由要更多的衣服,因为更多并不穿得更暖和也不显得更漂亮”。他的这个要求,在文革中的中国,大家还真都经历了。大家穿着一律,绝没有奇装异服,所以那时外国人称中国为“蓝蚁之国”。毛泽东是想实践一种乌托邦理想。

问:那么在乌托邦,每个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又如何社交呢?

答:在莫尔的心目中,人的社交活动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他设想的家庭,完全不是自然家庭。因为他给家庭的大小,都规定了严格的数额。每个家庭的成员,成年人不得少于10人,不得多于16人。儿童数量不限。如果一户人口过多,则可以从中抽出人来,去补充人口不足的家庭。如果全城每户人口都已足额,则把多余的人迁移到人口不足的城市。莫尔对家庭的这种数字化处理,是完全非人性的。他完全不考虑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活生生的人在他的乌托邦中就是个数字。而且他还考虑,如果乌托邦全岛人口过多,那他们就要殖民,移居到附近的岛屿上去。如果当地人愿意跟他们共同生活,则联合起来成为一体。若原住民不愿意甚至反抗,乌托邦则与之作战。这实际上是说,乌托邦人可以侵略其他国家,这和莫尔的和平主义理想是完全不相容的。这当然是因为在莫尔的时代,海外殖民是一个常见的事儿。

问:那么乌托邦人,怎么分配日常生活必需品呢?

答;乌托邦中,生活物品的分配是完全共产主义式的。首先,每户人家都要把自己生产的产品送交一个物流中心。这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各类生活用品按类存放,每一户的户主来这里寻找他的家庭所需的生活资料,这种领取完全不是商品交易,因为不用付钱,需要什么就拿什么。这就是共产主义所谓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由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物品充裕,不会出现短缺,二是人道德高尚,不会多拿多占。莫尔对实现这一点,倒真是信心满满。他说,“有什么理由要拒绝给予所需要的物资呢?首先,一切货物供应充足,其次,无需担心有人索求超出自己所需。有什么理由要怀疑一个人会要求过多的货品?当他确信货品绝不会不够。当然,就一切生物而言,贪得无厌之心,都来自唯恐供应缺乏,可是就人而言,则出于自尊感,即认为显示一下占有的东西超过别人是值得引以为荣的,这种坏风气,丝毫不存在于乌托邦人的生活习惯中”。我们能看出莫尔对“各取所需”的信任来自两点,一,产品极为丰富,不会出现短缺,二,乌托邦人都是正人君子,绝不会多拿多占。显然莫尔对人心的复杂性是过于天真了。我们古人也有话说,“仓廪足而知荣辱”。这只是对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可在现实中,有哪个贪官污吏因为已经占有得过多而收手呢?

问:莫尔的乌托邦中人似乎必须是君子?

答:莫尔对人的道德要求是很严格的。但是他的设想中,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并没有普遍人权的观念。因为在乌托邦中,永远有奴隶来为乌托邦的公民服务。比如在乌托邦的食品市场中,可谓产品丰富,蔬菜水果面包、各类禽肉齐全,但是乌托邦的公民不许操持屠宰业,那种屠宰牲畜的血腥活儿,全交给奴隶去做。莫尔还很真诚地说,“乌托邦人不准自己的公民操屠宰业,认为这会逐渐消灭人性中最可贵的恻隐之心”。显然,奴隶在莫尔心中不属于人类。有了丰富的物品供应,莫尔接下来就设计出了公共食堂,每30户人一个餐厅,大家集中就餐,每个餐厅都有一位伙食经理,他每天按时去市场取回所需食物,大家一起就餐。这个场景,在中国大跃进时办的公共食堂中,我们都曾见过。莫尔还有更细致的设计,我们下次再讲。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