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 莫尔与乌托邦之四 来自现实的虚构『乌托邦』解析之一

发表时间:

「提要」 关在伦敦塔中的莫尔,每天都在反思信仰问题。他似乎一直与上天对话,但这些思索却来自英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早在1516年,他就构想出一种社会形态来解决他眼前的英国社会中的种种弊端。这个设想包罗万象、尽善尽美,他给这个社会起了个名字乌托邦,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

托马斯.莫尔肖像。
托马斯.莫尔肖像。 © 网络照片
广告

问:莫尔称他的社会规划为“不存在的地方”,那他到底信不信人类社会有改造的可能?

答:问得好。乌托邦Utopia这个字是由希腊文拼成的,本意是不存在的地方。我们老一代翻译家以谐音加意会来翻译这个字,可以说是妙手天成。乌U 取音,意为不存在,topia 取其邦国之意,合为乌托邦。不过这个字还有理想之地的意思,也就是说,它尽管表达有一个地方是不存在的,但是它还有一层意思,是这个不存在的地方是一个理想的存在。你问的问题,关键就在这里。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人的理想、想象中是否存在,若在想象中可以存在,那么这个想象可否转变为现实,这就是黑格尔哲学所讲的可能与现实问题。在道德上,有应然与实然的问题,在社会中也有应是与实是的问题。依照黑格尔的逻辑,人的自由存在于他可以使应然成为实然,就像约翰·列侬唱的那首歌《想象》Imagine。歌中所追求的和平、友爱、正义,就是人所追求要实现的价值。社会与政治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提供实现这些价值的方法,否则,人类就是一个邪恶的犯罪团伙。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都是基于对这些根本价值的看法。因此才会有二战的反法西斯联盟,和如今的援助乌克兰联盟。我们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只需要看它站在这个价值的一面还是站在它的对立面。不要被某些政府那些不着边际的宣传所迷惑,善恶问题其实是简单明了的。就像《伊索寓言》中,那个专门糊弄人的吹牛大王,说在罗德岛,他能跳100尺高。有人立刻说这里就是罗德岛,你就在这儿跳吧。他立刻傻眼。所以,莫尔勾画的这个理想社会,尽管眼下就是乌托邦,但他提出这个乌托邦,就是他相信社会应该能够改善,也有可能改善。在他被关在伦敦塔时,他反复思考,认为人类借基督而获拯救是可能的,因为他设想的那个理想社会,有许多思想正出自耶稣基督的教诲。

问:不过他的反思仍然是个思想活动和宗教思考,改造社会并不是一种宗教活动。

答;没错。但是宗教提供信念,人的活动又都是靠信念驱动,莫尔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早有所本。那就是希腊大哲柏拉图在他的名著《理想国》中所描述的那个社会。这部著作的原名是Republic,直译是共和国。但中国的翻译界前辈把它译为《理想国》,这是从书中所讲的那些内容而来。柏拉图设计的国家,关键就是没有私有财产,财富共享。人们在生活中要摈斥世俗的金银,而宝贵心灵的金银。他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如果要他们做优秀的护卫者,那么第一,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以外,他们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第二,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或仓库。至于他们的食粱,则由其他公民供应,按照需求,每年定量分配,即不多余,也不短缺。他们必须同吃同住,像士兵在战场上一样”。请注意,柏拉图在这里设想的是那些护卫者,也就是政治家和领导人。柏拉图要求他们实践共产理想,因为“他们要是在任何时候获得一些土地、房屋或金钱,他们就要去搞农业、做买卖,就不再能搞政治,做护卫者了,他们就从人民的盟友蜕变为人民的敌人和暴君了”。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政治家、人民的护卫者,必须过共产式的生活。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莫尔的《乌托邦》,也是要建立一个有最大正义的国家,能使所有的人,而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独享社会财富。他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他眼前的英格兰是一个没有正义的国家,是一个只有少数特权者拥有财富,而这个财富是靠掠夺民众而得到的。

问:莫尔的时代,正是英国圈地运动愈演愈烈的时代吧?

答;是的,因为圈地运动实际上就是公开的掠夺。少数领主、土地所有者强行改变传统的土地使用方式,逼迫佃农、租户离开土地,放弃种植而造成空前的社会惨剧。为了理解莫尔的社会思想,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圈地运动的由来。在英国,土地所有权由国王、教会、贵族、领主分享,实际耕种土地的人是佃农,他们和地主签订契约,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自己留有一部分生活必须的口粮。由于土地肥力递减,每年必须有一部分土地休耕,农民可以在休耕的土地上自由放牧、拾柴、摘果,这些田地称为敞田。这些土地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公田。在15-16世纪时,英国的养殖业开始发达,羊毛出口大增,在尼德兰、勃艮第地区,毛纺织业蓬勃发展,人们可以制造出精美的毛料、地毯、挂毯。羊毛出口的利润远远高于普通种植业,所以那些土地所有者开始把原来的公地圈为己有,拿来养羊、出毛。这些土地所有者蛮不讲理地撕毁契约,把原来耕种土地的佃农赶走,把耕地变成牧场,这些掠夺行动都是靠暴力实现的。农民离开土地,只能到处流浪,进入城市,成为贫民,靠乞讨为生,成为早期的无产阶级。当时,农民的状况凄惨无比,所以莫尔说,“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

问:这就是当时所谓“羊吃人”的状态。正像你前面所讲的,莫尔是一位有大慈悲心的人。

答:是的。照说,他是亨利八世的首席大法官,还做过御前大臣,是权贵中的顶尖人物。但当他目睹英国百姓的苦难时,会慷慨陈词,指出百姓的苦难是社会制度的不公正的后果。他以自己丰富渊博的学识,苦思去构想一个美好的社会图景。这些都是来自他慈悲的心怀。而这个慈悲的本源是基督舍己救人的样板。这是莫尔心中最深沉、最真挚的信仰。当他关在监狱中时,随时可能死去,他思考的问题却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如何去实践耶稣基督的理想。他在《乌托邦》一书中描绘的理想世界蓝图,其中许多设想,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逐步实现了。只是走的另一个方向,不是通过公有制,而是通过对私有制的改造,这是一个极有趣儿的问题,我们后面再来分析。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