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第四节 站在时代转折点上的诗人但丁之四 《神曲》的诞生 《炼狱篇》上

发表时间:

「提要」炼狱是人的希望所在之地,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无罪,即便是虔诚的基督徒,也一定会犯有各类罪,这是由于人的罪性。这些罪过可能是认识上的迷误,或是一时意志的软弱 ,或是遭人误导诱骗。但基督教相信,人生的成功就是获得神恩的救赎,而炼狱则是通向救赎的中间阶段。

但丁于1321年9月13日至14日凌晨去世,至今700余年。
但丁于1321年9月13日至14日凌晨去世,至今700余年。 © DR
广告

问:炼狱这个观念是否 表明基督教对人性的乐观看法?

答:你问了一个 很关键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神学问题。简单说,就是神会给某些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有可能补救自己的罪过而获得进入天堂的机会。炼狱purgatory,本意是洗涤罪过之所。所以有人将之译为涤罪之所。天主教认为 ,只有纯净的灵魂才能入天堂,那些犯有不赦之罪的 人只能下地狱。但芸芸众生孰能 无过?如果资格审查过于严苛,则天堂之中必然寂寥无人,这不符合耶稣基督拯救世人的心意。于是自教父时代起,一些重要的宗教思想家开始设想那些无意中犯有轻罪的人可以通过生前忏悔和死后灵魂经炼狱而得救的 可能 。大哲圣奥古斯丁在他的 《忏悔录》中,多次请求天主给他一个洗涤灵魂的机会。即便他在生前的苦修与忏悔并未完全享有蒙恩得救的机会,那么死后灵魂仍可以经炼狱而补救,待洗尽一切尘世的罪过,人仍可以进天堂。这个思想成为天主教掌控信徒的教义,发展到后来把涤罪当作一桩买卖,所以才有了赎罪券这种东西。所谓金钱飞入囊,灵魂上天堂 这句当时的流行语,正说明腐败的教士阶层用花钱赎罪,代替了炼狱这个净化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讲宗教改革时已经讲过。不过但丁在写作《神曲》时,炼狱的观念被他全盘接受,从而构思出地狱、炼狱、天堂这三个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问:看来但丁心中已经安排好那些他认为 可以获救的人的去处?

答:当然。我们前面说过,在天主教教义中,炼狱就是一个观念,一个清洗罪恶的过程,但是但丁却把它描绘成一座高山,它屹立在海洋之中 ,分成三部分,首先是外围部分,人死后灵魂似乎渡海而来,在海滨登陆后,按照罪过轻重,决定在炼狱外围停留的时间。曾经被逐出教会的人,临终忏悔、而被神宽恕的人,需等待的时间,要比他们被逐出教会的时间 长30倍。那些平日不近神事,到临终才忏悔的人 ,需在此等候的时间 ,与他们在尘世忽略圣事的时间 相同。若有善行之人,或亲友为这些亡魂虔诚祈祷,亡魂停留的时间则会缩短。离开外围的 人,可进入炼狱之门,从入门到达山顶的地上乐园,共有 7层平台,因为人们在炼狱中,要洗刷教会所规定的7宗罪,也就是傲慢、妒忌、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听友们要注意,但丁根据托马斯·阿奎纳的学说,认为是爱的对象出了错,所以犯罪,比如说傲慢、妒忌、愤怒这些情绪是爱 他人之不利,怠惰则是爱善之心不足,本应兢兢业业做善事,却因懒而随波逐流,这是爱善之不足。贪财、贪食、贪色,则是爱之 太甚、过度而引起的罪过。我们能看出,这里的罪过比起地狱中的那些凶杀、奸淫、贪污等等罪名要轻得多,人犯了哪个罪,他就要在与罪过相当的那层平台上净化,所以每层平台都有被但丁找出的、与之相关的代表人物,但丁就是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来表达他的道德诉求。这个炼狱更具中世纪的赎罪色彩。由于离开了地狱那个阴森、可怖的场所,《炼狱篇》中色彩大变,让人心情愉快不少,但丁也因之写下很多美丽的 、令人传诵的句子。比如他吟诵道,“我刚一走出了使我伤心惨目的死亡气氛,凝聚在明净无云的天空上 ,是那东方蓝宝石般柔和的颜色,顿时使我眼睛重感愉快。那颗引起爱情的美丽行星,使整个东方都在微笑”。这诗行若用意大利原文朗诵,音节铿锵,充满了音乐感。

问:确实能感觉到但丁的心情有了变化。

答:是的。《炼狱篇》内,但丁对碰到的那些灵魂更多了些宽容、怜悯,甚至尊敬,不像在 《地狱篇》中有很严厉的批判。但丁在 炼狱中 ,遇到的第一个 人,是古罗马政治家小加图。这里有很深的寓意,加图是炼狱之门的看门人,他拦住但丁问他如何到达此地。这时但丁所仰仗的向导,罗马大诗人维吉尔上前解释说,“他是来寻求自由的,为自由舍身的人 ,知道 自由如何宝贵。你是知道的,因为在乌提卡为自由而死,你不以为苦”。为什么维吉尔要点明,加图知道为自由而死是光荣的呢?这就要说到小加图这个人。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称小加图是个铁面无私、公正不阿、具有献身精神的人。他看到凯撒大权在握,就 认为他有颠覆罗马共和国的企图,他就站出来公开与凯撒作对,因为小加图相信只有在共和国中,人们才会有自由,他对自由有超出寻常的信念。结果在罗马内战时,他与庞培站在一起,反对凯撒。兵败后,困守乌提卡,最后失败自杀。但丁在他的《帝制论》中赞扬加图,说他是“真正自由的最严峻的战士,为了在世界上激发起对自由的热爱,他宁可作为自由人舍弃生命,而不肯作为丧失自由者苟全性命,这证明自由是多么宝贵”。我们在前面给听友们介绍过,因自杀而死的人,是注定要在地狱中受煎熬的。可但丁却把小加图放到了炼狱中,让他守门,这反映出但丁的价值取向,那就是自由的绝对价值。

问:但丁在 《炼狱篇》中讲历史人物,是不是借此来阐述他的政治理想。

答:是的。比如西西里王和神圣帝国皇帝腓德烈二世的私生子曼弗雷德,这是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曾经以摄政王的身份统治意大利半岛 南部。他曾有雄心统一意大利,因此同教廷激烈斗争,成了意大利吉伯林党的首领。后来,他以摄政王的身份夺取了西西里王的宝座,为此受到教廷的绝罚,开除教籍。教皇克莱门特请法王路易九世的弟弟查理前来干涉,让法国人夺取那不勒斯和罗马。曼弗雷德与法军奋战,最后战死,尸首被随便埋在桥头,教皇还让每个士兵往他的埋骨处扔一块石头。但丁对他就寄予满腹的同情,因为但丁始终认为,意大利需要有一位明君来统治,保卫意大利不被外国人瓜分,这样意大利人才是自由的。但丁惋惜曼弗雷德壮志未酬,以至意大利依然四分五裂,他描述意大利当时的状况,“唉,奴隶般的意大利,苦难的旅舍,暴风雨中无舵手的船,你不是地上的女主人,而是娼妓。如今你境内的活人,无时不处于战争状态,同一城墙、同一城壕里的人都自相残杀。可怜虫啊,你环顾沿海看看,境内是否有享受和平的地方?”为此,他希望能宽恕曼弗雷德,让他在炼狱中洗尽罪恶。这显然是借历史人物表明他的政治 态度。好 ,今天就到这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