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宗教改革的斗士马丁·路德第九节 基督教世界的分裂——新教的诞生

发表时间:

「提要」路德公开向教皇挑战,这标志着基督教会的第三次大分裂,就是罗马天主教与新教的分裂,这次分裂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en 1528 par Lucas Cranach l'Ancien. © Wikipedia
广告

 问:上次我们讲到教宗对路德的绝罚象征着基督教世界的分裂,此事意义重大。今天,我们是不是给听友们更详细地介绍一下。

答:好。1520年6月,教皇列奥十世发布通谕,这就是著名的《斥马丁·路德谕》。这个通谕是专门针对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的,文中教皇列举马丁·路德在告解、圣体、大赦、绝罚、炼狱、教皇权威,各个方面所犯的错误。他认为路德的论纲中有多达41条谬误,说这些都是“害人的毒素”,限令路德在60天之内放弃这些观点,否则即加以绝罚。教皇在通谕开头就说,“主啊,求你起来彰显你的公义,一头野猪已经侵入了你的葡萄园”。这份通谕就是我们上次讲的,在12月10日被路德扔进火里焚烧的那道通谕。教皇在这部通谕中提到要对路德施以绝罚,但真正公开宣布开除路德的教籍,是第二年的事儿。不过,正是教皇指称的这41条异端邪说,开启了基督教分裂的大门。德国神学家特罗尔奇在回答何为新教这个问题时,把新教定义为,“对天主教教义的修订”。奥尔森在他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中,谈到路德的行为,实际上代表了北方国家基督徒,对罗马教廷的抗议,所以新教又被称为抗议宗protestant。在奥尔森看来,新教直接面对基督教的四个主要问题,一,人如何得救。二,宗教的权威性何在。三,何为教会。四,基督徒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奥尔森认为,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的思考,用新的方式,回答了这些问题。

问:那么新教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呢?

答:我们在前面其实已经有过介绍,在这儿,我们把它总结一下。在天主教的传统理论中,人的得救必须在神的恩典之上,添加自己的努力。得救是恩典与人的善功合作而得到的奖赏。但路德却断定,得救全凭上帝恩典,是神恩独作的结果。此外,上帝的意图是通过教会组织在人间推行的,教会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人。而路德却认为,每一位信众,就是一位教士。他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通过神的语言,也就是《福音书》,来受神启示,认识神,完全不需要教会的介入。神学家奥伯曼对路德的神学改造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路德的发现不仅是崭新的,而且闻所未闻。他揭开了基督教的伦理构造。长久以来,教会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奖赏与功德视为人类行动的基本动机。但它们的有效性,现在被完全铲除了。教会的教义曾把善行当作不可或缺的,但现在,已经把它的《圣经》根据,完全抹杀了。这种180度的大转变,所触及到的层面,远超个人的信心和公义。生活的整个层面都受到了影响”。他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什么观念使基督徒的整个生活层面都受到影响呢?另一位神学家史坦迈兹有一个概括,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对于路德而言,福音并非说拿出你的美德来,我就会为你加上恩典的冠冕,而是说,尽管你犯罪作恶,我仍对你大发怜悯”。路德自己说得也明白,“因信基督,基督的义就变成我们的义。并且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我们的,因为他本身已经变成我们的”。通过信而称义的人知道,这个义绝不会变成你个人的所有物,奥尔森解释说,“我们所称的义,永远、完全都是基督的”。所以路德相信,“人生的常态为人同时既是义人又是罪人,因为人接受基督,是借着信心,所以正当这个罪人仍然是罪人时,神就称这个罪人为义,因此一位基督徒同时是义人和罪人,神圣与凡俗,而且既是神的敌人,又是神的儿子”。

问:这种解释确实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完全不同了。

答:当然。不过这种解释,对有信仰的听友很容易理解,对没有宗教信仰的听友就不大容易体会。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路德的学说,是要信众把信仰的解释权拿在自己手中就可以了。所以人们才会说,路德把基督徒变成了自由人。但是,想让一个真正有信仰的基督徒摆脱极其强大的教廷,自创一套对基督教信仰的新解释,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除了罗马教廷的神权威力,神圣罗马帝国的世俗权力,也不会轻易放过他。此刻,查理五世出场了。听友们应该还记得这个几乎统治整个中西欧的君主。爱拉斯莫的《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一书,就是为他写的。我们在前面讲爱拉斯莫时,曾详细地介绍过他。1520年10月23日,查理五世要去亚琛加冕。这个亚琛就是当年查理曼大帝的法兰克王国的首都,法文称作Aix-la-Chapelle。路德的保护人腓特烈作为选帝侯要去出席这场加冕礼。此时教皇派特使阿莱安德找到这位腓特烈,请求他立即拘捕马丁·路德,送到罗马。有趣儿的是,腓特烈不听从教皇特使的命令,转而去征询爱拉斯莫的意见。爱拉斯莫这次出手帮助、保护路德。他对腓特烈说,罗马确实充满罪恶,路德反对罗马教廷,是为了拯救它,所以不应该打击路德。腓特烈又问爱拉斯莫,路德究竟错在何处?爱拉斯莫又以他惯常的幽默回答说,“他犯了两个错误,攻击了带着皇冠的教皇,和鼓着肚子的教士”。这其实就是明确赞成路德反对贩卖赎罪券的行动,说那些教士是“鼓着肚子”,就是说这些人是饱食终日、中饱私囊的伪善者,是假借宗教名义,而干着恶事的蛀虫。于是,腓特烈就回答教皇的使者,说在路德与教廷的冲突未得公正地裁定时,路德应该保持自由之身。这个争执被送到了查理五世面前。查理五世此前为了获选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曾和选帝侯们有个约定,除非经过公正审判,任何日耳曼人都不能被定罪。但同时,查理五世正面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挑战,他需要教皇在人力和财力上支持他。所以,路德以教皇为敌,查理五世就不得不对路德的行为,给教皇一个说法。这对这位年轻的查理五世而言,是个两难局面。结果,他决定,在沃尔姆斯召开一次帝国会议,请日耳曼各邦国的主要贵族、教士、各自由市的市民代表与会,来解决马丁·路德问题。于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最富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路德和查理五世在沃尔姆斯会议上面对面地交锋。这场交锋很有意思,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