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自然法的捍卫者雅克·马里旦第二节 信徒与思想者的一生

发表时间:

[提要]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五彩缤纷的哲学流派中,雅克·马里旦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熟悉柏格森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思想,却没有追随这些显赫的流派。他走了一条寂寞而独孤的道路,在托马斯·阿奎纳的思想中,寻找到自己的家园。他把坚定的信仰和博爱的人道主义结合起来,在神的世界为人发声。

法国思想家雅克·马里旦
法国思想家雅克·马里旦 © Wikipédia Roger-Viollet
广告

问: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宗教哲学并不占据思想界的主导地位,马里旦的心路历程似乎有点特殊。

答:是的,我们先看看马里旦的生活背景。他于1882年11月18日出生在巴黎,他父亲是一位律师,他的母亲信仰的是新教,这在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法国是少数派。马里旦的外祖父儒勒·法弗是一位信奉共和理想的政治家,这个理想也就是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的核心价值,通过马里旦的母亲,传递给马里旦。马里旦是位天资聪颖的孩子,从小博览群书,他在巴黎大学读哲学,崇拜的是斯宾诺莎。在大学期间,他结识了一位犹太女孩,拉伊莎·乌夫曼,这是一位俄罗斯姑娘,也是才华出众的人。两人一见钟情,并且终生相爱。更难得的是,两人彼此在思想上互相砥砺切磋,有点儿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的影子。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位朋友查理·贝吉,这个人对马里旦影响很大。

问:查理·贝吉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很出名,但是现在似乎被遗忘了。

答:是的,所以对这个人需要多说几句。他的激进的社会主义倾向、对平等的追求、对底层民众的关注,给了马里旦不小的影响。贝吉是一位坚定的德雷福斯支持者,而且他是左派社会主义者,支持工会斗争,所以他和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关系密切,他当时在巴黎拉丁区开了一家书店,出饶勒斯的著作《社会主义运动》,结果赔的一塌糊涂,欠了一屁股债。贝吉在德雷福斯事件中,表现得相当的坚定,他认为,为德雷福斯而战就是为共和国而战。贝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对宗教极感兴趣,而且他最后皈依了天主教。专门研究法国知识分子的维诺克总结说,“查理·贝吉不仅体现了共和民族主义,还体现了世纪初有很多人皈依的新天主教。一种完全不同的理智和伦理气氛,成为战前那些年月的特点。在这种气氛中,宗教信仰与好战情绪,跟饶勒斯与工人运动领导的和平主义相抗衡。”马里旦就在这种气氛中开始他的智性生活。马里旦读了贝吉的文章,给他写信表示赞同,从而开始了和贝吉的友谊。在马里旦夫妇精神上找不到出路,陷入绝望时,贝吉给他们介绍了柏格森的思想,并且带他们去听柏格森的讲座。虽然马里旦后来对柏格森哲学有许多批评,但柏格森对生命创造性的强调,一直影响着马里旦。在他后来的著作《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柏格森的影子。1906年,马里旦皈依了天主教,而且他的信仰始终如一。有一段时间马里旦和贝吉之间有些误会,但两人都皈依天主教这件事儿又使他们恢复了友谊。可惜贝吉在随后到来的一次大战中牺牲了。

问:马里旦皈依天主教之后,他是以一位天主教哲学家的身份从事研究吗?

答:可以怎么说。虽然他的讲学、研究工作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但他主要从事的是圣托马斯·阿奎纳的研究,并且是新托马斯主义的重要思想家。说到圣托马斯·阿奎纳,听友们应该知道,他是天主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中世纪哲学的泰山北斗。只要我们关心宗教哲学,就离不开他的思想。罗杰·奥尔森在他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中,有一段话总结了托马斯·阿奎纳在基督教思想史上的地位。他说,“在所有经院哲学的思想家之中,有一个名字出类拔萃、领先群伦,他就是托马斯·阿奎纳。他的重要性对于基督教神学,尤其对罗马天主教神学而言,无论怎么说也不会有言过其实之虞。直到二十世纪,阿奎纳仍然是天主教的标准与典范。”无论从神学还是从哲学角度看,托马斯·阿奎纳都是一位大天才。有一个故事,说1269年托马斯·阿奎纳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也就是圣路易,一起用餐。在席间他似乎魂游天外,一直在考虑摩尼教的问题。突然他拍桌子大喊,说,我解决了摩尼教问题。并且招呼他的秘书过来记下他的思想,全然不顾餐桌上等着吃饭的法国国王。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他还以为正坐在书桌前呢。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位宗教哲学大师思考问题之专注。我们下面就要介绍的自然法思想,虽然源自古希腊,却是在阿奎纳手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马里旦所作的重要工作,就是让自然法的遗产,服务于现代社会,成为人权理论的基础。

问:这倒是挺有意思,这么古老的一个思想,竟然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发挥重大的影响。

答:确实如此。卡莱尔这位英国大学问家曾经说过,政治理论中真正新的东西极少,人类一直重复着那几个旧口号,新颖之处只在强调的重点不同。所以圣经中说,太阳底下无新奇之事。只是人类受知识和见识之限,总不断干蠢事儿。好,我们还是回到马里旦。

    马里旦在谈到自己走向新托马斯主义的心路历程时,说过一段话,“在皈依天主教之后,我开始了解圣托马斯。从此,我受到了理性的照耀。对哲学的爱好,使我内心得到充实,而在此之前,尽管我曾满怀希望地在所有现代哲学流派中寻觅,但毫无所获。得到的只是失望与彷徨。历经三十年来的研究与奋斗,我迄今仍然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一心希望尽可能深刻地融汇现代思想所从事的研究、发现及惶惑不安。几个世纪所形成的智慧,并没有被流逝的时光所消磨,我一直力图使这智慧之光照临,并融于现代思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把宣扬托马斯·阿奎纳的理论,当作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二次大战期间,他参加了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录制广播讲话,向占领区播放,以鼓舞法国人民反抗德国纳粹的斗争。战后他担任法国驻梵蒂冈大使,并加入《联合国人权宣言》起草小组,把他的思考贡献给这个人类最重要的文献的诞生。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等著名大学任教。1960年回到法国。在他的夫人去世后,马里旦定居图卢兹,并且加入了耶稣小兄弟会。1973年病逝,埋骨于阿尔萨斯省的科尔伯斯海姆,与他一生挚爱的妻子葬在一起。对他的生平,我们就简短地介绍这些,下次再谈他的思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