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心灵秘密的探索者——雅克·拉康第十五节 镜像阶段之二 想象中的认同

发表时间:

[提要]婴儿的出生是一个被动的事件,他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这个出生是创伤性的。为了克服这个创伤,确立自主的生命,婴儿要经历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他的第一个认同对象就是他自身。这个自恋性的认同过程,被拉康称之为镜像阶段。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Foto: Le Seuil/Jerry Bauer
广告

问:人面对镜子,首先看到的是自己。成人知道这个镜像就是自己本身,但儿童似乎不是这样。

答:这正是拉康注意到并加以阐释的大问题。他对镜像阶段的阐释是最被注意和引用的观点。丹尼·诺布斯这位英国拉康派的领头人说,“镜子阶段始终被拉康看作一种坚实的理论化范式,他保留了该范式的价值,来说明人类的自我意识、攻击性、竞争、自恋、妒忌,以及通常对形象的迷恋。这是他花费十三年的心血精心培育出来的一颗珍珠。”可见其重要性。但是镜像思想并非拉康凭空臆造,它有相当深厚的科学与哲学根基。拉康专家肖恩·霍默把这个根基归纳为四条线索,其一是儿童心理学家亨利·瓦隆的镜映说,瓦隆在观察婴儿对外界的反应时,发现8-9个月的婴儿能对镜子中映出的自身形象有反应、有兴趣,他会对着镜子发笑。拉康认为这个笑是一种早期主动行为,这正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原欲libido攫取了自我的自恋冲动。弗洛伊德说,“这种自恋乃是普遍的原始现象,有了这个现象,然后才有对客体的爱objectif love。但自恋的现象却也不必因此而消失,我们必须记住客体力比多的进化,在这个进化的初期,儿童的许多性冲动都在自己的身体上寻求满足。”拉康对这个现象的观察,是他提出镜像阶段的一个证据。其二,社会生物学家罗杰·凯卢瓦的“拟态”说。所谓拟态是指生物会在外形、姿态、颜色等等方面模仿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植物,以保护自身安全,比如所谓变色龙,也就是蜥蜴,会随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让天敌无法察觉以逃避被猎杀。像竹节虫会变成竹枝的样子,也是这个道理。凯卢瓦称,这是生物体被捕获在环境中。拉康把这个理论用于观察儿童,他认为孩子会通过镜像来认同一个外在于自身的现象。这个认同identification,是一个想象的认同,因为他不确定镜子中的形象是他本人还是另一个孩子。一个婴儿在这种认同中,感觉到他可以做他本身做不到的事儿,通过镜像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这种拟态和镜像认同,都被拉康归为想象界。其三,就是哲学家科耶夫所解释的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即人总在寻求承认中确定自己的地位。这个观点我们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谈过,以后我们找机会专门给听友们介绍一下科耶夫的思想。其四,就是现象学理论,这个我们在前面都讲过了,今天就不重复了。

问:拉康思想的这后两个来源,就是彻头彻尾的哲学!

答:是的。拉康的心理学几乎可以说是对弗洛伊德心理学所作的哲学解释。下面我们来看看拉康的镜像阶段究竟说了些什么。首先,镜像阶段发生在婴儿期6-18个月期间。6个月左右,拉康将之称为镜像阶段早期,婴儿仍需依赖大人照料,他只能被动接受外界的影响。从6-18个月这个阶段,大致对应的是弗洛伊德的自恋阶段,婴儿开始对外界有所反应,只是这时他看到的成像都是片段,比如母亲的脸、乳房、所需要的食物,他还不能看到一个整体。观察幼儿成长的人注意到,此时的婴儿会对镜子中的形象微笑,表现出快乐,他虽然没有能力自主活动,却能在镜像中感觉到一个完整的形象,这是他的第一次,他认同了镜像中的形象。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一个人,一个个体怎么能够知道,这个思维着的我,就是我本人呢?换句话说,我的自我意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这就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在外部环境的反衬下,自我意识才能分离并独立出来。所以拉康抓住镜像这个事实,用来证明婴儿通过镜中的自己的形象,发现了自己的存在,识别了自我。这是一个双重的识别,首先他要知道镜中的形象是我,其次这个形象又不是我本身,而是外在于我的一个我。拉康用je 和moi来描述这个双重识别。这个镜中的moi其实是一个他者l'autre,婴儿就是这样通过外在的对象世界而建立起自我意识。霍默指出,“此处的重点,即在于婴儿认同identifier了这个镜像,这个形象就是他自己。这种认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倘若没有它,那么婴儿永远也无法抵达将其自体知觉为一个整体或完整存在的阶段。”

问:这个自我建立的过程相当费解,但是有一点很清楚,自我是建立在他者的注视之下的。

答:是这样。用霍默的话说,“为了存在,一个人必须得到他者的承认,然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形象(等同于我们自身),是由他者的目光来中介的,于是他者就成了我们自身的保证人。我们既依赖于他者作为我们自身存在的保证人,同时又是对这个他者充满仇恨的竞争者。”其实我们在前面介绍萨特时,解释过“他人即地狱”的观点。拉康虽然批评萨特,但他其实也受萨特的影响。拉康的这个镜像阶段理念,后来在电影界发生了很大影响,许多电影理论家把镜像理论,比作电影观众与被投射到屏幕上的形象之间的关系。电影观众会把屏幕当成镜像反射,从中寻找自己的认同,与屏幕上的形象一同喜怒哀乐。这就是拉康所论的想象中的认同。其实,拉康通过镜像阶段的论述,主要是想重新阐述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与梦中表现出的无数图像的关系。拉康认为这些图像就是无意识的语言。

 好,拉康那些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解释弗洛伊德的论述,太抽象,要搞懂它,需要掌握现代语言学的知识,那是另一个专门领域,我们就不准备多作介绍了。我们简单介绍了拉康的生平与思想渊源,主要通过拉康给听友们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的观点。那么对于拉康最重要的镜像阶段说,我们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希望听友们对这位弗洛伊德的法国传人,有一点认识,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关于心灵秘密的探索者雅克·拉康的介绍今天到此结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