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 乔叟与英国文学的诞生之四 坎特伯雷圣地的由来

发表时间:

「提要」 正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勾画出意大利社会的现实风貌,乔叟在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也以无比丰富绚丽的色彩,描画出英国社会。故事中的人物都是英国社会中的典型,代表着英格兰社会中各阶层丰富的生活和思想风貌。数百年后,我们可以从乔叟的描写中,体会当时英国人的喜怒哀乐。

杰弗里·乔叟——摘自15世纪《坎特伯雷故事集》埃斯梅尔手稿中所绘的朝圣客装扮的乔叟。
杰弗里·乔叟——摘自15世纪《坎特伯雷故事集》埃斯梅尔手稿中所绘的朝圣客装扮的乔叟。 © 网络图片
广告

问:乔叟作品中的这些人都是去坎特伯雷的朝圣者,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答:你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听友们一定还记得薄伽丘的《十日谈》,写的是几位青年男女为了躲避黑死病,相约去乡下的一所别墅内暂居。在这段躲避瘟疫的时间内,他们无事可做,就以讲故事为打发时间的方法。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是由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所讲的。那么坎特伯雷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那里朝圣?这本身就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很值得给听友们讲一讲。公元596年,教皇大格里高利派遣圣安德鲁修道院的院长奥古斯丁组成一个传道团,渡海前往英格兰传教。这位奥古斯丁院长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神学家,后来因他在英格兰的传教成就被封圣,也称圣奥古斯丁。但听友们千万不要搞混,这位圣奥古斯丁可不是基督教神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那位写《忏悔录》的圣奥古斯丁,只是同名而已。所以人们称他为“奥古斯丁院长”。当这个肩负神圣使命的传教团到达英格兰时,接待他们的是肯特王国的国王埃塞伯特。他娶了当时占据大陆的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的后代贝尔塔公主,而这位公主已经信奉了基督教。所以肯特国王很热情地接待了这个传教团,给他们安排的驻地和举行传教活动的地点就在坎特伯雷。因此坎特伯雷就成了英格兰基督教的中心。现在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就是英国基督教普世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坎特伯雷教堂就是在奥古斯丁院长主持下修建的,后来多次扩建,成为英格兰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

问:这么说坎特伯雷大教堂就是信徒们的朝圣之地啦?

答:是的。但它成为圣地,还有一段更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我们就要提到一个人,托马斯·贝克特。正是因为他与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的冲突和被杀,才使坎特伯雷大教堂成为圣地。因为那时他是坎特伯雷大主教,英国基督教的最高首领,同时,他是国王亨利二世最亲密的顾问和最信赖的人,但最后亨利二世不明不白杀了他,我来给听友们讲讲这段故事。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们才能明白乔叟笔下人物,为什么要去坎特伯雷。贝克特1120年12月21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他出生的那天恰恰是圣托马斯节,所以他父亲就给他起了托马斯这个圣人之名。他年轻时曾渡海前往巴黎求学,所以他在当时相对不开化的英格兰显得才学出众。而且他是个极有心机的人。从法国回到英格兰之后,他就投身于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西奥巴尔德门下,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亨利二世登上英国王位之后,他任命贝克特当他的财务大臣,管理亨利二世的私人财富,同时亨利二世还任命他当了大法官,深度参与了金雀花王朝的事务,比如他作为使者前往法国,和法王协商,让亨利二世的儿子和法王路易七世的女儿缔结婚约。贝克特本人生活很简朴,粗衣陋服,粗茶淡饭。但作为英王的使节,他也会大摆排场。他前往巴黎时,摆出的场面让法国人目瞪口呆。据当时人记载,他的随从有200名骑手,全部排成整齐的队伍,穿着光鲜亮丽的服装,他还给自己带了24套名贵衣料毛皮制成的衣服。他的队伍中还有猎犬、鹰隼、长尾猴,12匹马驮着八箱金银餐具和圣坛装饰品,甚至还带着许多珍贵书籍。队伍最后,有200名艺人组成彩车队,人们载歌载舞,而贝克特则在最后的华丽马车中。

问:这不是太炫耀自己了吗?

答:他认为这是给英格兰增光,不过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亨利国王看来,不管贝克特多么位高权重,他仍然只是自己的仆人。有这么一件事儿很能说明这一点。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国王和贝克特一起在伦敦街头骑马,看到一个乞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国王说,他要有件厚斗篷御寒就好了。贝克特表示同意,只是说现在到哪儿去找这么一件斗篷呢?国王一把就把贝克特身上的厚斗篷抓下来给了这个乞丐。国王哈哈大笑,贝克特却心中恼火。但无论如何,国王是很信任贝克特的,只是这是一种对仆人的信任。终于,在贝克特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后,两人的冲突爆发了。这是因为作为基督教的最高首领,依照当时教会法,神权要高于俗权。这个争论是教皇与各国君主最不可调和的矛盾。依照当时的教规,贝克特有超越君主的权力,因为他是耶稣基督在尘世的代表,所以贝克特开始在许多问题上和国王对抗,终于在神职人员裁判权问题上,两人撕破了脸。贝克特坚持认为,只有自己有权对神职人员作出裁判,而国王却坚决不放弃自己拥有的审判教会神职人员的权力。贝克特不服,国王就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而他则把国王的亲信朋友逐出教门。贝克特后来逃亡法国避难,一去就是六年。当贝克特返回英国时,一切都变了。亨利二世文治武功赫赫,再不把贝克特放在眼里。

问:但他仍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啊。

答:没错。正因为如此,他就不断和国王冲突争吵,结果,在1170年圣诞节时,国王和他手下人一起聚餐,国王想起贝克特处处与他为难,怒从心头起,随口说,“我手下这么多骑士,没有人能为我除掉这个讨厌的神父吗?”结果他身边的四位骑士,激起了主辱仆死的冲动,连夜过海到了坎特伯雷,抓住贝克特,乱刀砍死了他。据当时目击者说,贝克特在刀剑加身时,面不改色,口中不停地祈祷,这几个骑士下手极狠,以至贝克特身首分家,鲜血流满教堂的通道。现在你若去坎特伯雷大教堂参观,在祭坛左侧墙上钉有铭牌,上面刻着“ 贝克特主教殉难处”。这面墙下的石头通道,已被人踩出无数凹坑,据说当时人曾收集起贝克特的血,拿它冲水喝,治好了许多绝症。贝克特很快就被封圣,所以坎特伯雷就成了圣地。亨利二世因为贝克特之死,遭到全欧洲的唾弃。教皇亚历山大很长时间都不和英国人说话。自那以后,英国人就有了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习惯,因为他们相信,贝克特是为了坚持正义为神而死,尘世君王的权势遮不住这位殉道者的光辉。好,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