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文艺复兴巨人时代 巨人中的巨人达芬奇之十 蒙娜丽莎的微笑与最后的归宿

发表时间:

「提要」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几百年来有无数种解读。人们痴迷于这微笑,赞叹她,又用各种方式说明这微笑的来由和寓意。其实,这微笑是达芬奇把科学探索的成果和人类深厚的情感相结合的产物。这微笑陪伴达芬奇在卢瓦河畔安度晚年。

巴黎卢浮宫珍藏的达芬奇杰作:『蒙娜丽莎』。
巴黎卢浮宫珍藏的达芬奇杰作:『蒙娜丽莎』。 © AFP/Jean-Pierre Muller
广告

问:人们常说,蒙娜丽莎有着谜一样的微笑。这是个什么谜呢?

答:所谓达芬奇密码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这个微笑,解谜的说法有很多,我来用我所读到的资料,加上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听友们交流一下。据瓦萨里记载,达芬奇作画时,为了让丽莎夫人能够保持微笑,“他雇了一批人,在他作画时说笑弹唱,逗蒙娜丽莎开心。在列奥纳多的这幅作品中,有着一种令人心醉的微笑,那样的超逸、圣洁,这微笑难以捉摸、不可思议,生活中没有比她更具活力的微笑了”。瓦萨里是从外在的方面来解释这个微笑的成因。弗洛伊德却说,“微笑的女人就是达芬奇的母亲卡特琳娜的再现,他的母亲可能拥有这种神秘的微笑。而达芬奇可能遗忘了这种微笑,当他在这位佛罗伦萨的夫人脸上重新发现它时,他被深深迷住了”。弗洛伊德这是用精神分析学的方法,从人的深层心理、潜意识这个角度来解释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就是说,这个神秘的微笑是达芬奇恋母情结的升华。但是,还有一种解释,达芬奇传记的作者沃尔特キ艾萨克森说,“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用毕生敏锐的观察力,来探求知识的结果,他对知识的追寻详尽地记录在数千页笔记里,照射在曲面物体上的光线,人脸的解剖,几何体的形状变化,地球与人体的对比,所有这些都帮助他领悟如何精妙地描绘动作与情感”。他这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解释蒙娜丽莎的微笑。

 

问:这种解释,以往很少见到。或许,他是最有说服力的。

答:我也这么感觉,因为这有确凿的证据。在达芬奇的科学笔记中,记载了他对笑,从解剖学的角度所作的研究。他关注的是,何种肌肉运动产生了笑。他写道,“人体控制嘴唇运动的肌肉,多于任何其他动物。你会发现嘴唇的各种姿态对应着各种肌肉运动,还有更多的肌肉运动让嘴唇的姿态恢复原状”。他画了许多面部肌肉运动的解剖图,让人们能够看到情绪转换为面部表情的生理上的机制。在这些解剖图的旁边,达芬奇注解说,“收缩嘴唇的肌肉,就是构成下唇的肌肉,其他的还有那些让嘴唇聚拢在一起的肌肉,让它横向扭曲的肌肉,让它们恢复原位的肌肉”。在这些关于肌肉运动的解剖图后面,达芬奇画了一幅嘴唇的草图,见过这幅草图的艾萨克森说,“草图中的嘴唇线条,极富艺术性,不是单纯的解剖图,那嘴唇似乎从达芬奇的笔记中偷偷看着我们,透露着一丝微笑,那微笑忽隐忽现,萦绕不去。它的神秘让人入迷,此时列奥纳多正在创作蒙娜丽莎”。这个解释说明,达芬奇笔下的这个神秘微笑,是他彻底研究了一个微笑所扯动的肌肉运动,所以他才能画出表面上的微笑背后的深层运动,这是自然、情感与人的生理机能的精妙的结合,不是拿着画笔,照着模特就能画出来的。我想这才是几百年来人们为何反复讨论这个微笑背后的原因。它是内心流露的情感,喜悦,欢愉,通过达芬奇了然于心的那一丝丝肌肉及其运动,用高超的绘画技巧,把它留在画板上,成为永恒的神秘微笑。艾萨克森总结说,“开始时这只是一幅丝绸商人妻子的肖像,后来演变成一次探索之旅,列奥纳多在探索如何描绘人类复杂的情绪,如何通过神秘的微笑,使其过目不忘,如何将我们的本质与宇宙的本质联系在一起,最终蒙娜丽莎的灵魂和自然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

 

问:我想,这个解释可能更客观、更全面。那么达芬奇为什么选择法国作他的最后归宿地呢?

答:这正如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巨匠,都需要一个稳妥可靠的赞助人。这个人要能赏识他的才华,还要有足够的权威和财力订购他的作品。而达芬奇这一生始终没有寻找到这种归属感,这恐怕是因为他的才赋天马行空,很难专注为一个君王服务。而且他的创作过程太自由,不受合同限制,常常违约。我们看达芬奇服务过的君主,洛伦佐キ美第奇没有订过他的作品,米兰的斯福查大公订购的骑马铜像也仅仅完成了模型,凯撒キ波吉亚的要求多集中在军事器械方面。这时,新登基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出现了,这位国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崇拜者,正是他把文艺复兴风格引入法国,他改建的枫丹白露宫采用大量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他所用的一些艺术家,形成的所谓枫丹白露流派,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体现。1515年12月,达芬奇在博洛尼亚和弗朗索瓦一世见了面,这位新君主是法王路易十二的女婿,而路易十二在占领米兰期间,就对达芬奇非常崇拜。弗朗索瓦一世,可以说是对达芬奇仰慕已久,他和达芬奇一见面就提出请他到法国,加入自己的宫廷。弗朗索瓦一世的母亲露易丝キ德キ萨伏瓦也督促法国驻罗马大使,说,“我恳请您敦促列奥纳多大师,尽快来到国王身边”。1516年,年已64岁的达芬奇翻越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到了法国。随身带着《蒙娜丽莎》、《圣安妮与圣母子》,《施洗者约翰》和他一生精心研究的成果,几千页的笔记。

 

问:法国人真要感谢弗朗索瓦一世,是他的眼光,让法国拥有了这些旷世财富。

答:确实如此。艾萨克森有一段话,总结弗朗索瓦一世与达芬奇的关系,“对列奥纳多而言,弗朗索瓦一世是最完美的赞助人,他无条件地欣赏达芬奇,从来不缠着他去完成任何绘画,支持他对工程和建筑的热爱,鼓励他去排练、演出他自己创作的幻想剧,给了他一个舒适的家,还有一笔定期的丰厚的薪俸。列奥纳多被授予国王的首席画家、工程师和建筑师头衔。但对弗朗索瓦一世来说,列奥纳多最大的价值,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才智。弗朗索瓦一世求知若渴,而列奥纳多就是世界上经验知识的最佳来源,他能教给国王几乎任何领域的知识,从眼睛如何视物到月亮为什么会反光,反过来列奥纳多也能向优雅博学的年轻国王学习,正如列奥纳多在笔记中,对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评价那样,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是彼此的老师”。这段话可以说,最全面客观地描述了这两个伟人的关系。显然,在达芬奇的心中,他和弗朗索瓦一世,就是十六世纪的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据艺术家切利尼记载,弗朗索瓦一世曾说,他无法相信世界上还会再有列奥纳多这样渊博的人。他不仅通晓雕塑、绘画和建筑,而且他还是真正伟大的哲学家。有关克洛庄园和达芬奇最后的日子,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