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思想长廊

心灵秘密的探索者雅克·拉康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 梦境与现实

发表时间:

[提要]拉康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解说,受到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正是超现实主义把弗洛伊德的学说用于艺术创作,把精神分析学这门心理医学推广到艺术创造领域。借鉴这个学说,开拓了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空间。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Foto: Le Seuil/Jerry Bauer
广告

问:拉康关注精神分析学,是受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启发,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答:这就是我们今天想给听友们介绍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原因。听友们要记住,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信条就是,以往的艺术创造,都是艺术家在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活动。而人的精神领域中,有一大块无意识的世界。这个领域中,积淀、隐藏着极为丰富的精神动力、原料。它可以通过梦和自发冲动表现出来。它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它们虽然是非理性的、梦幻的,但却比日常现实具有更高的现实性。这就是surrealisme这个词的原意。高于现实,超越于现实,他们的这个想法完全来自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特别是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在超现实主义者看来,以往的艺术创作,都多多少少受到理性的压抑,都不能真实表达人的内在世界。创新就必然带来破坏,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例如阿尔普的绘画,相对于拉斐尔的绘画是颠覆性的。乔伊斯的小说相对于福楼拜的小说,是颠覆性的。

问:看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种种表现形式,这个颠覆性很好理解。

答:谈超现实主义, 不能忽略它的源头是达达主义。达达主义的精神之父查拉,有一段话很有代表性。他说,“这是一场反对一切、破坏一切的大运动。扫除一切、清除一切,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更没有组织,只有不可驯服的疯狂,瓦解一切的疯狂”。听友们要记住,达达主义是一次大战之后弥漫欧洲的悲观、绝望情绪的反应。战争打碎了一切秩序,厮杀显露出人的兽性的一面,死活是生命中的偶然,谁也不能担保上了战场的人还能否生还。一切稳定性都流失了,连达达主义这个名字,都是在翻字典时碰上了这个词,就用上了它。但正是在这种无意义中,显露出了达达主义的理念。听友们可能知道马塞尔·杜尚的一件作品,就是一个小便池 被倒过来摆放,题名为“泉”。这是达达主义最经典的作品。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有一幅名画,也叫“泉”,画面是一位裸体、丰腴的美女手持水罐。杜尚的作品就是对这幅画的嘲弄。这两件作品的对比,最能看出达达主义的颠覆性。当然,当年参加达达主义运动的许多艺术家,像阿尔普、杜尚、恩斯特的作品,都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史中的经典作品。

问:这些人不也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参加者吗?

答:是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并没有一个断裂。我甚至认为,达达主义就是超现实主义的早期阶段。参加这一运动的人,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在1918年,查拉在瑞士发表过一个《达达主义宣言》,而1924年布列东又在巴黎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这两个宣言所强调的特点不尽相同,才有了两个运动的区分。但他们的基本理念却是相通的,那就是颠覆传统艺术理念,寻找新的创作方法和灵感来源。而超现实主义最显着的一个特征,是关注人心理中的无意识领域,借助人的非理性冲动来进行创作。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是布列东,他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明确了超现实主义的定义。他说,“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是一种纯粹的心理自动性。人们依靠这种心理自动性,通过口头或书面,或其他的方式,表达思想的真实状态。是一种全无理智控制,不受任何审美、道德束缚的思想的授意”。这个所谓心理自动性,就是他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学来的。有关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我们后面会讲到。其实,超现实主义这个词儿,并不是布列东的创造,最早使用这个词的人是大诗人阿波里奈尔。早在1917年,他就造了这个词儿来解释他的戏剧《蒂雷西娅的乳房》。当然,阿波里奈儿最著名的作品,不是这部戏,而是那首堪称千古绝唱的《米拉波桥》。诗中每一节的末尾,都反复咏叹“长宵莅临晚钟悠,韶光水逝我独留”。从诗中起伏的节奏中,能感到桥下流水悠悠,一去不返。布列东是阿波里奈尔的崇拜者,他拿过这个词儿来命名这个流派也是顺理成章。

问:心理自动性写作,确实完全颠覆了福楼拜那种字斟句酌的写作方法。

答:这正是超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当时全力参加这个运动的阿拉贡回忆说,1919年他从战场归来,布列东给他看了几首诗,说这是睡醒时偶然得到的几个句子,是入睡者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创作。阿拉贡说,“再现这些睡梦中偶得的诗句,快速将其纪录下来,并省去有意识的检查,这些作品就是这样完成的,我们将之称为超现实主义作品”。以我个人来说,读这些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感觉不到美。它们大部分都是一些断断续续的意向,跳动着,互不相关。虽说有时也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新奇的意像组合,但它们破碎、不知所云。布列东却认为,他们这样的诗“超越了理性的限制,反应出精神深处的共鸣”。这种精神深处的共鸣,就是布列东一度推崇的自动写作。他的意思是说,诗人不再是一个创造和想象的主体,他的写作过程就是把那些在意识中涌动的词句纪录下来。这些词句就会自动拼接成某个意像,成为诗句。而且它是自动出现在脑海里的,不像以往的诗人要去寻找、检索那些词句。超现实主义的诗人,只要把头脑中涌现出来的那些词句纪录下来就可以了。这个涌现是完全无意识的,这些意向的来源是出自人的无意识领域。这个无意识领域的表现,其实就是梦。听友们只要想一想达利的那些画,就可以明白这些涌现是什么意思。超现实主义者认为,这些自动书写下来的词句才是新奇、有趣的,因为它不经过理性的检查、过滤和组织,所以它是最有生命力的、最丰富的。迪瓦尔有一个评论很准确,“他们通过部分省略,破碎的类比手法,表达了刹那间的、梦境中产生的、倏忽消逝的事物,表达了碎片粉尘般支离细碎的思想”。超现实主义者追求的就是对语言的解构,因为他们认为传统的表达方式束缚了更有创造性的表达。他们要重新考虑什么是语言,这个主题和拉康后来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他们都在弗洛伊德解释梦的方法中,发现了另一种语言的运行方式。1921年,拉康来到拉丁区的莎士比亚书店,参加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的首次公开朗读。这是一次意识流的冒险,我们下次再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