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科技之窗

没有天才不疯狂?

发表时间:

许久以来,在天才与疯子之间似乎就存在着惊人的衔接。但谁也没能明确地证明,更没有细致地觉察其间的神秘机制。许多划时代的作家和政治家,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雨果,丘吉尔,高更就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或称之为躁狂抑郁症。

维克多 雨果1855年5月22日病逝在床上的情景
维克多 雨果1855年5月22日病逝在床上的情景 Nadar/ Maisons de Victor Hugo/ Roger-Viollet
广告

那些给历史留下深刻烙印的产生天才艺术家的家庭有时也遭遇精神病的侵袭甚至包围。这些事情由来已久,所以亚里士多德肯定地说:“天才多少都有一点疯狂”。

但是,美国和瑞典的科学家试图第一次向我们揭示,在天才与疯子之间有类似之处。在创造力与疯狂之间存在着模糊的联系。

的确,天才是疯子的例子举不胜举。但如果就这样断定天才必然是疯子恐怕并没有足够的根据。况且,人们还需在所谓“疯子”的定义上取得一致的见解。尽管今天我们已有办法,比如通过脑电图对大脑做仔细的检查,但是许多真正杰出的艺术家已经死去了多少个年代。当然这一点非常符合逻辑:死去的艺术家总要比活着的多得多。
天机不可泄露,如果能够对拉威尔的大脑扫描,对海明威的大脑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对尼采进行正电子断层扫描,会泄漏出什么惊人的秘密吗?

正好,就是这个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被美国和瑞典科学家用来试图揭示艺术与疯狂之间的关系。

通过运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美瑞联合小组把某些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超凡的创造能力之间的联系凸显出来并予以阐明。不过,对他们关于这一相互关系的表述我们还是应该审慎地看待。

专家研究的目标是多巴胺。他们在上周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他们发现影响多巴胺功能的不正常因素同精神病症状或者跟适于产生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有联系。

正电子断层扫描结果显示:就同患有精神症状的病人一样,那些越富有创造性的人下丘脑中的多巴胺受体的强度越弱。

研究者很小心地表述了这一发现:“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多巴胺受体机制在创造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可能显示出在创造性与精神病理学之间有决定性的关联…。

志愿参加实验 的14人的创造能力是通过一种叫做柏林智能结构实验的特设测试确定的。据研究者指出:这是为了评估志愿参加实验者的工作是否具有革新性和是否有意义。他们用一个词来界定:辐射思维或者求异思维。

当然,在艺术和疾病之间,在创造和疯狂之间寻找出联系,这件事本身就可能富有诱惑力?毕竟疯子天才多不胜数。不过,Dieguez 在他的新著『艺术家的邪症』前言中警告说:任何企图把一件特殊的艺术品简单地解释为同它的创造者的疾病有关,任何用神经学和神经病来解释一般艺术甚至天才的做法。都是荒唐的。

法国精神病学教授Cottraux认为,“创造性的本质就是让人们吃惊。创造者就是一个走出了队伍,让过分随和自得的观众震撼,让他们看到通常看不到尚且不习惯的东西。人类的演变从一开始就取决于创造性…”

的确,天才有时可能会是疯子,但疯子却不一定是天才。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