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经济

港府发债频仍 明年累计逾3000亿港元 学者吁不可以发债作收入

面对庞大财政赤字和楼市低迷,香港政府仍无意叫停大型的填海及北部都会区发长计划,反而是加大发行债劵额度,新一个财政年度将发债 1200亿港元(下同,折算约 141.6亿欧元),连同过往的发债总额超逾政府债券计划下的3000亿元借款上限。不过,港府同时宣布,会以新的债劵计划逐步取代原债券计划,并把借款上限大幅上调六成七至 5000亿元。学者表示,现时的发债额度占本地生产总值仍属低水平,但港府不应以发债作收入,促当局维持多元化以保税基。

陈茂波(前一)在立法会宣读新一份财政预算桉,公告再发债1200亿。2024年2月28日
陈茂波(前一)在立法会宣读新一份财政预算桉,公告再发债1200亿。2024年2月28日 © 直播截图
广告

港府近年频频发债,额度已由2018至19年度的15亿元上升至去年底的1886亿,即在不足六年间上升约125倍。而在今(28日)午宣读涵盖今年4月至明年3月的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时,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下财政年度将发债 1200亿元,当中,700亿元为零售部分,包括500亿元是以长者为对象的银色债券,以及200亿元绿色债券及基础建设债券,他指出,此举除了推动普惠金融,亦提高市民对「基建及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参与感』」。

公开资料显示,港府在「政府债券计划」下的发债上限是3000亿元,连同截至去年底已发债1886亿,下年度的发债额将达3086亿,超过港府自订的发债上限,而财政储备亦将下降至6851亿元,不足港府一年整体开支。

但陈茂波在公布下年度的发债额前已先行公布,为保持香港在亚洲区内连续七年发债排名第一的「领先地位」,港府去年已建议将「政府绿色债券计划」涵盖的范畴扩大至可持续金融项目,并成立「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为基建项目融资,港府现在决定,会将上述两项计划的合共借款上限订为五千亿元,集资所得将拨入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投资于有利长远发展的项目。他又说,这两项计划将逐步取代现时的「政府债券计划」。

截至上一个财政年度,港府的未偿还债项占本地生产总值4%,到了上年只,比例增至4.5%,处于低水平,财金官员指出,即使香港连续五年发债 650亿元及继续推动基建发展,有关比例在五年后仍然不超过10%,认为香港应善用发债空间以支持和加速经济发展,并创造容量丶投资未来。

港官:发债非为交椅洲填海工程 惟计划将推迟

但不少意见认为,港府财力不足以同时应付成本高达数以千亿元计的交椅洲填海计划和毗邻深圳的新界北部都会区计划,近日有不少专业团体要求港府重新考虑上述两项计划,但现时港府决定发行基础建设债券,浸会大学会计丶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估计当局是借此小试牛刀,为未来不同大型基建融资做准备,例如北部都会区及大屿山填海工程。

「明日大屿」或大屿山填海计划是前特首林郑月娥推出计划时的用语,现任特首上场后,官员一般称之为交椅洲填海计划。

不过,不具名的官员在预算桉解说会上强调,相关发债并不包括交椅洲人工岛融资,亦并非为补足赤字而设,现时未有计划如何分配收入用途。

政府消息人士又透露,原定2025年开始填海的交椅洲人工岛计划,目标需要推迟,因为按进度,该计划目前仍在进行初步规划及环评工作,今年开始详细规划,又要商讨融资安排。但他强调,造地对香港重要,不应因为一丶两年变化而停止,有决心继续推行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计划。

学者:水平仍健康 惟须适可而止

不同经济学者均认为,香港现时的发债水平仍属健康,未致影响评级;而港府增发零售债,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亦必然会受市民欢迎,但发债规模须适可而止。

当中,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提醒港府,从公共财政角度来看,长远而言,发债增多未必是健康现象,若港府把发债恒常化,并将它当作收入来度日,因为借债是要支付利息的,而借债后的款项若用于没有盈利的计划,日后可能出现还不上债的问题。他认为,对香港这个侧重卖地和印花税收的城市而言,在目前股市丶楼市低迷的情况下发债,一旦收入再下挫,恐为香港增添危机。

他表示,不能单用发债掩盖财政问题,政府在推动债市发展的同时,必须提出未来如何回复长远稳健的收入,尤其是香港现正步向「结构性财赤」,港府更应多花心思增加香港独有产业规模和多元性,勿再依赖单一市场和产业,才可巩固收入根基。

另外,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讲师阮颖娴亦指出,发行基建债券以建设未来虽是好事,但若地价下跌,甚至投地时乏人问津,质疑如何在不知估价的情况下指发展人工岛仍属有盈利。另外,发行时机亦须考虑,若在美国减息前推出,港府便可能要多付利息去吸引投资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