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春风吹又生 谈岩彩画家于澎的巴黎个展

发表时间:

上海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于澎2月16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个展,取名 « 岩之道 » 。于澎自己说,他没有画廊代理他,偶尔也就是在画室里接待过来坐坐的藏家。但是,一个月前,画家刚刚在为画廊间共享藏家资源而举办的洛杉矶艺术博览会上展示过作品。这一次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为他敞开了大门。中心主任殷福过去担任过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开幕式这天,刚刚参加完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会谈就匆匆赶回展场专门为于澎主持开幕式。在国际商业平台和中国政府对外文化平台上的双重能见度把一直在大学里低调的于澎推向事业起飞前的跑道上。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广告

机理里的工笔

于澎这次展出的近30幅画里面,最有意思的是他尺幅比较大一些的两米多宽的 «复苏 »。画面是用矿石粉末画出来的具有极讲究的机理和极细腻的工笔效果的芦苇丛。构图上,那种疏密,那种明暗间的错落,纷繁却灵气,朴素而雅致,忘乎所以却心有灵犀。

你可以确定,这是一位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材料和方法的艺术家,在技术上将机理和工笔结合起来,有方向,有潜力,有才气。

这段时间,于澎受到各地矿产主的关注,开始收到珍贵的原始琥珀,翠玉等原料,很奢侈地投入到他对色彩、工笔机理的追求里。

这次在巴黎个展的作品里也有不需要工笔效果的图,艺术家用一两个星期或几天时间就可以一气呵成。比方说,80厘米见方的 «道之气 »,于澎为营造律动的气场,在画布上贴上金箔,和红色为主打的矿石粉颜料一起机理。60厘米见方的三联画 « 一 » 也是大智若愚的作品,从画面上可以依稀看到日本工艺里的精专和欧美的 Pierre Soulage,Rothko等人的熟虑在岩彩里珠联璧合。

草根的灵与肉

于澎的画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材料的天然和名贵,技法的粗犷和细腻,构图的节奏和律动,当这一切成为矛盾中的和谐的时候,变得很性感,让人产生占有欲。

然而艺术经常有好几个层面。最基本的至少有两层,一层是形式上的,另一层是象征性,就像信物,看艺术家要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精神元素,这种元素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解密,精神和形式的结合又能在接触艺术的人群中产生什么样神奇的魔幻。

于澎在画册的前言中说,艺术对肉体是无用的,对灵魂却是必须的食粮。他最钟爱的创作对象是草,平凡而坚韧,活得痛快,毫无做作。

凝聚民众的力量

2010年,于澎为同济大学一二九大礼堂创作了14米长的巨幅岩彩画 « 离离原上草 »。在巴黎个展的画册中于澎特意收进这幅画。他是这样表述的,麻纸贴出的芦苇凝聚着民众的力量。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看星星成为一种奢侈的情趣,但是你还是要去找。当你找到了一颗,就会想要星空灿烂的一夜。人生也是这样。

于澎为三联画 « 一 » 出的注解是,«单纯将梳离凝合为一 »。万众一心的意思。

世界的起源

和法国19世纪的画家 Gustave Courbet  一样,于澎对世界的起源 l'Origine du Monde 这个题材也情有独钟。只是Courbet 绝对写实,于澎要情趣,却不具象。他的«洗练»,«月梦»,«夜色» 等作品用矿石把 Courbet 的主题鸳鸯蝴蝶了。

于澎素描

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他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了十年。精致的发型里可以依稀找到日本生活的影子,开幕式上,穿着一件专门准备的洋装,口袋因为曾经塞过太多的东西而松松地垂了下来。他在画册中说,对人生绽放和萎败的轮回理解得平淡而朴素,但在意人性的柔软。

我喜欢这种自然。于澎的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社会关怀和小情调的题材上,都让人看到值得喜欢和推介的美丽。

于澎巴黎个展得到上海同济大学殷行建设艺术传媒发展基金和同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基金资助,估计上海艺术界已经看到了于澎现阶段的工作在国际平台上的潜力。

相信艺术家对技法和题材的敏感,未来能够 «春风吹又生» 一般为欧洲美术馆和藏家带来变迁中的世界里点点繁星一般的快乐。

32:31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广播节目录音 春风吹又生 谈岩彩画家于澎的巴黎个展

安东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