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 展览

黄旭摄影展——日常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黄旭摄影展  “昙花一现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诗意”(pensées éphémères)于10月18日至11月1日在巴黎六区的优画廊(la Galerie Yu)展出。如果没有人介绍,看优画廊展出的北京艺术家黄旭系列摄影作品展,很难看出拍摄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人们可能会觉得是丝绸布料,或是颜料,或别的与飘渺,和美丽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的物件,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所有人都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原来是在中国随处可以见到的旧的,破损的塑料垃圾袋。

塑料袋系列:第二十六号
塑料袋系列:第二十六号 黄旭提供
广告

黄旭是年轻的当代中国艺术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他的作品10年以来经常在国内外的画廊里进行展出。在优画廊巧遇摄影艺术家黄旭,当问及不起眼的塑料袋进行创作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时,黄旭说,在他居住的北京和周边地区,在街边经常可以看到这些被遗弃的塑料袋,但平时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更谈不上发现其中的美感了,而塑料袋又是在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一种污染源。他也是很偶然地发现这些随处可见的塑料袋有一种空灵和飘逸的美感,而细节里又充满色彩,尤其有一种中国的古典美。于是黄旭就决定用摄影机的镜头将它们记录下来。如果人们仔细关注塑料袋,就能发现在自然界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物体。摄影图片采用黑底也是因为黑色的背景可以让各种颜色的透明塑料袋组成的造型都能缠身飘起来,产生一种神秘感。

黄旭一直关注环保

环保一直是黄旭关注的话题。在国际上,有其他艺术家用塑料袋进行创作,但在中国国内可能黄旭还是第一个。对是否想通过塑料袋来表达一种环保的理念的问题,如何定位这样的作品,是摄影,是装置艺术还是别的艺术形式,黄旭说,这组塑料袋的系列作品就是图片。而他在创作的时候也不受任何艺术形式的限制,有了创作的想法,就采用最适合表达这种想法的创作方式,不论是绘画,摄影,还是装置艺术,这时候就都变成为艺术理念服务的手段了。

为什么西方艺术评论家更喜欢“尖锐”的作品?

对为什么西方批评家和收藏家喜欢当代艺术家比较“尖锐”的作品的问题,黄旭认为,这是因为在目前中国的现态,用前卫的表达方式对艺术家来说还是有最大的刺激。随着互联网的开放,艺术家们也越来越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再反看自己的社会,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但黄旭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还是处于“嬉笑怒骂”的阶段,没有真正出现革新和变革。目前在法国能看到的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一般都是艺术家们十年前的创作,现在的作品实际上就更尖锐了,但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表达手法比较特殊,包括行为艺术和比较大型的装置艺术等,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超出了一定的商业行为,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所以西方的画廊也就相对很难策划来做展览。在国内,尖锐的作品的表达空间也相对比较自由了,尽管有时也会受到干涉,但相对过去已经好多了。

黄旭谈刺激艺术家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最能刺激艺术家的社会现象到底是什么?黄旭说包括社会的贫富不均,不公平,腐败,政府的问题,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的问题等等……在中国现在的社会,这些问题也比较激烈,所以可以表现的题材也比较多。大部分艺术家还是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更专注与画山水风景画,而一小部分当代的艺术家们更关注社会的问题。这一类人并不是很多,而即使是比较尖锐的当代艺术家还是会采用比较含蓄的表达手法。尖锐的艺术家的作品不被普通百姓理解和欣赏也是很正常的,和哲学一类的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懂是个道理。他本人靠艺术生存,也会创作一些比较温和的作品,因为人本身也是有的时候激烈,有的时候又较温柔,而个人的情绪和情感也就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黄旭把近三十年分成互联网前后两个阶段

对80年代中国出现第一批受国际收藏家推崇的当代艺术家到2011年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发展,黄旭说从80年代到现在还是一个跨度很大的划分方法,他个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还是应该分成互联网之前和互联网之后两个阶段,80和90年代都应该属于互联网之前时期。而互联网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以后,艺术家的眼界开阔了,就是站在世界的平台上来创作了,过去的一些西方的观察家和批评家可能会关注某地区的艺术和文化的特色,社会制度和人的生活状态的不同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互联网时代就不同了,艺术家是站在世界的平台上进行创作。比如一个纽约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很快就可以被全世界的人看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也都是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做的,应该说世界的艺术更加同步了。中国的特色应该说没有被淹没,而是被融入到了世界的平台上,打个比方,如果说原来的世界艺术有七个颜色,现在加上中国以后就成了八个颜色。

中国八十年代的艺术家

现在的艺术家看80年代初的那些受到推崇的艺术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感,觉得他们当时的艺术手段还是很原始的,他们就是那个相对比较闭塞的时代出来的东西,因为他们当时更关注的是自己,而对外部的世界看的并不是很清楚,在技术上也追求一些趣味的东西,这些和当代的艺术家就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对是否可以说80年代初的那些受到推崇的艺术家的作品是他们对文革进行反思的产物,黄旭说:也不能这样说,因为他们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文革的旁观者,所以也可以说谈不上是反思,伤痕文学是反思,因为那些作者描述的是痛苦的经历和回忆。

对黄旭艺术有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大师

至于哪些艺术流派和艺术家对黄旭影响最大,黄旭说:有很多,中国古代的艺术中我最喜欢的元朝和明朝的艺术,宋朝的艺术太优雅,我不喜欢。西方的艺术中,在学习绘画的最初阶段印象派对我的影响最大,后来就喜欢比较现代的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西方的立体派等流派对我的影响相对小,因为我觉得中国立体派的艺术随处可见,到中国南方,看看窗子上的窗棂和窗格都有立体派的影子,而且更好。因为中国人理解抽象的东西非常容易,中国的文化里就有抽象的东西。

优画廊网址

黄旭个人网站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