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中国艺术/展览

中国艺术家在巴黎——从刘海粟到赵无极

从2011年9月9日开始,十二位中国画家从1930到1958年期间89幅作品将在塞尔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与观众见面,这一大型中国艺术展将于今年年底12月30号结束。这十二位艺术家是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常玉,常书鸿,朱沅芷,方君璧,庞薰琴,滑田友,赵无极和朱德群等人,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经在巴黎和法国攻读过艺术,而他们的名字也与中国现代和当代艺术发展史紧密相连。

常书鸿为女儿莎娜画的肖像(部分)
常书鸿为女儿莎娜画的肖像(部分) © RMN (musée Guimet, Paris) / Benjamin Soligny/Raphaël Chipault
广告

在中国大型艺术展举办的同时,塞尔努奇博物馆所处的蒙梭公园里同时还展出目前生活在法国的六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作品围绕“第二种自然”(la seconde nature )的主题展开。六位艺术家是王克平,马德升,陈开元,黄永砯,茹小凡和沈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吸引着中国艺术家

陈师曾曾经是民国初期北京画坛的领袖人物;
陈师曾曾经是民国初期北京画坛的领袖人物; DR

1911年,清朝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以后,究竟是西方本位主义,还是强调民族文化的问题一时间成为中国学者精英们争论的话题。而在绘画领域,主张“以西拯中”的人士大有人在,1919年 担仼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的陈师曾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演讲时说,“中国山水画,光线远近,多不若西人之讲求。此处宜釆西法以补救之。……他如树法云法,亦不若西法画之真确精似”。“如投影画、透视画,亦皆此画中之一种。对实物而与其形象,其阳阴向背凸凹诸态,无不惟妙惟肖”。
陈师曾这一番话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艺术有深刻的研究与深厚感情,而又在理智上受到西方文化同样深刻影响的画家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说,这是代表着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们共同的观念。不论历史如何评价西方的文化对中国历史整体上造成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在艺术领域,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化和西方的艺术风格相结合产生出来的一代艺术家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林风眠的作品:京剧舞台场景
林风眠的作品:京剧舞台场景 Florian Kleinefen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刚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法国的社会也同样在包括艺术,文学和社会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巴黎一时成为世界上艺术家们所向往的圣地。一批年轻中国艺术家也纷纷走出国门,到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先后前来巴黎的中国艺术家包括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等人,赵无极和朱德群等艺术家则是五十年代到法国的。中国画家们都有深厚的国画功底,受到西方艺术的熏陶以后,首先经历的是与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术和美感的决裂,而随后大部分都采取了融汇两者精华的方式,而让其成为他们特有的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工具。这次巴黎的塞尔努奇博物馆能将他们的作品聚集到一起,可以说是了解中国当代和现代绘画一次人不可多得的良机。

中西方艺术对话是艺术家创作的主线

这批远渡重洋到巴黎的艺术家们后来的成就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上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返回中国以后,徐悲鸿,林风眠都在中国绘画的教学领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融会了中西方绘画精华的艺术创作风格将这一代艺术家们推上了两种艺术的风头浪尖。林风眠在杭州艺校的学生,从1945年开始踏上留学法国道路的人当中,赵无极和朱德群的名字进入巴黎艺术殿堂,成为在世界艺术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绘画艺术家。

青年时期的刘海粟
青年时期的刘海粟 DR

刘海粟是较早将西方艺术引进中国的画家之一。 1920年10月赴日本后,回到中国著有《米勒传》和《塞尚传》等书介绍西洋艺术。1929年,刘海粟又赴欧洲,遍访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考察美术,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等人一起谈画论艺。刘海粟曾说过,“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宣传艺术是责任,艺术能救济民族烦苦,惊觉一般人的睡梦。” 他在创作中,常以国画的眼光来观察现实,因此他的油画又富有国画的内涵,而同时,突出的主题、明显的线条和近于国画笔墨的笔触,使他的油画又别具一格。他的国画,既有传统的章法和笔墨,又有西洋画的质感和空间感。这一切正是他坚持“融合中西以创新”理念的结晶, 中西画法互补并用,追求民族趣味与时代气息的统一。刘海粟的这种中西结合的创作方式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代画风的先河。

林风眠作品:美妇人(Pinto夫人)
林风眠作品:美妇人(Pinto夫人) Florian Lleinefenn

林风眠也同样是“中西融合”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到1925年前来法国留学期间,他也吸收了西方印象派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有评论认为,他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理想”的画家。林风眠是最早从事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

出身贫寒的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1919年前来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徐悲鸿返回中国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国画的笔墨韵味。

在留学法国的画家中,常玉是近几年来常听到的名字。1919年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来巴黎后,他没有进美术学院进修,而据说是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小提琴一边画画。他是早期知名海外画家之一,但他画画不讲究书法、画理,而是随性所之、随兴所至。绘画对常玉 而言是一种情感的自然发泄。常玉从最熟悉的中国艺术投入另一个崭新的西洋艺术领域,以中国绘画的基础不断地摸索追求,巴黎艺术派别林立,艺术家各领风骚, 终于成就了常玉简练流畅的特殊绘画风格。常玉一生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生前默默无闻、英年早逝,而今,他成为西方和中国画坛公认的绘画大家。

潘玉良:红袍的裸女(部分)
潘玉良:红袍的裸女(部分) Musée cernuschi/Roger Viollet

在这个时期的画家中,潘玉良可能是唯一的具有国际声望的女画家。她从一个出身贫寒,不幸沦为风尘女子,到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的故事大家早已熟知。1921年,潘玉良开始到法国和意大利学习后,渐渐形成自己的画风,以印象派的 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她是画家,也是造诣很深的雕塑家 ,她在传统写实、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的风格中大胆探索、游刃有余。

赵无极1935年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他在学校主修油画,受到林风眠的指教。后来也是听从了林风眠的建议,1948年偕妻子前来巴黎留学。赵无极目前是世界最有名的华人画家之一,绘画作品从早期的“ 具象”时期到后期的抽象风格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中,赵无极的绘画被评论界认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丰富性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充分运用西方文化的表现手法,把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国美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另一个至少可以和赵无极同日而语,在法国和世界画坛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画家是法兰西院士朱德群,在朱德群的自述中,曾提及中国古代山水画对他的影响,他的绘画艺术中同时具有东方艺术的温婉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粗犷,正是他融合自身中国文化背景与历史传承以及善用西方的绘画工具与技巧的具体表现。朱德群一向酷爱中国的诗词,而他也不断的以画来表达诗意,而他的作品则同时具有豪气千云与淡淡幽情的特质。

塞尔努奇博物馆

塞尔怒奇博物馆原来是塞尔怒奇先生的家.
塞尔怒奇博物馆原来是塞尔怒奇先生的家. DR

塞尔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是属于巴黎市政府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常年陈列博物馆创建人亨利•塞尔努奇 (Henri Cernuschi 1821-1896)先生所所收集的900多件来自亚洲的艺术品。
塞尔努奇博物馆是巴黎第二大亚洲文化艺术博物馆,这是原来出生在意大利,后来加入法国国籍的银行家,经济学家,收藏家亨利•塞尔努奇的故居,他在前往亚洲的多次旅行中收藏了超过九百件日本,中国等地的艺术品,去世时全部捐献给巴黎市政府。

 

塞尔努奇博物馆

地址:7 avenue Vélasquez  75008 – Paris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