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中国文化

《上海俱乐部》(Shanghai Club)

法国作家博杜安(Jacques Baudouin)祖上三代人都是收集亚洲古董商,他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中国艺术文化。博杜安在出版了《白皮肤的中国高官》(Le Mandarin blanc)和《毛泽东的儿子》(Petit Mao)之后,今年罗伯特 拉芳(Robert Laffont)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他以上海法租界为背景的一部小说。

法国作家博杜安在上海
法国作家博杜安在上海 Robert Laffont
广告

法国关注中国文化的传统

博杜安认为,法国知识界有着欣赏与研究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这一传统要追溯到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1669年创立了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培养近东翻译人才,从而法国成为最早教授汉语的欧洲国家。

到了国王路易十五时期,当时的摄政大臣奥尔良公爵批准一些传教士去了解中国。法国教会开始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其中有位著名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宋君荣(Antoine Gaubil),他前去北京,住在紫禁城,为清朝的雍正皇帝效劳。宋君荣创建了天文台,他撰写的《中国天文史略》(Traité historique et critique de l'astronomie chinoise)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文献。

在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崇尚中国文化是当时主导潮流的时髦。凡尔赛宫的花园里曾经建有一座凉亭,凉亭内侧的墙壁全部用中国蓝白瓷砖装饰。当时的法国贵族流行在城堡里设立中国式沙龙,用中国的绘画,陶瓷装饰会客室。

到了拿破仑三世时期,皇后欧仁妮在枫丹白露宫殿里建造大厅,专门展示中国艺术品。这一切都反映了法国人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偏爱。

《上海俱乐部》一部以上海法租界为背景的新小说
《上海俱乐部》一部以上海法租界为背景的新小说 Robert Laffont提高

一年时间写成《上海俱乐部》

博杜安谈起对中国艺术的喜爱表示,他在充满中国艺术品的环境中长大。他的高祖父,祖父母,父母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大街曾有一家亚洲艺术品古董商店。博杜安童年的记忆是古董店里的中国家具,景泰蓝大花瓶,中国的象牙雕饰。他回忆起当时在家里的餐桌上,家里人和朋友们喜欢讨论的话题就是那些来自中国的艺术品。博杜安从儿时就对这个遥远的中国充满了幻想。

博杜安曾经在法国外交部任职,他了解商业交往的内幕。童年对中国的幻想和成年的工作经验都为他撰写《上海俱乐部》给予了灵感,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撰写完成这部小说。

《上海俱乐部》讲述的是在1870年,一位风度翩翩的法国冒险家来到上海法租界淘金的故事。当时法国在上海的租界面积很小,大约只有100多名法国人。这位冒险家开始与一位他信任的中国人共同打造一个商业帝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颇有成就,在上海法租界和国际租界成为老大。他建造了一座漂亮的法国别墅,与一位上海的青楼女子生活在一起,还有了孩子。然而,为了显示他的地位和门面,他让母亲找到了一位从未谋过面的法国贵族女子为妻。虽然两人成婚,但是他毫不理会这位法国妻子。冒险家的法国妻子也毫不示弱,几经沉浮,也成为上海租界与她名义丈夫同样重要的人物。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