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委员会为另外一个自由的声音加冕

本年度文学奖授予一位白俄罗斯纪实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女士,这是一位本国政权的对抗者。法新社评论指出,由此显示,瑞士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评委们继续朝现代的多样性世界开放,声援另外一个自由的声音。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0月8日在明斯克接受记者采访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10月8日在明斯克接受记者采访 路透社
广告

阿列克谢耶维奇女士,第14位诺贝尔奖得主,也是第一位俄语女作者获得这一殊荣。

从诺贝尔奖1901年设立,一直到1990年,只有六位妇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是瑞典女子塞尔玛•拉格洛夫1909年获取。但是从1991年起,已经有9位妇女获得了这一最富声望的大奖。

专家指出,诺奖女性化进程与诺贝尔奖委员会从1980年代决定向世界文学开放的进程是吻合的。

从1901年到1985年,只有8位作者既非来自欧洲,也非来自美国获奖。像印度这样的人口文化大国只有1913年获奖的泰戈尔一人。阿拉伯世界也只有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富茲,那个时代欧美以外世界的文学作品翻译的也很少。

二十世纪后半叶起,从危机马拉、哥伦比亚到尼日利亚都有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1世纪开始,汉语作家首次获此殊荣,2000年得奖者是用汉语写作的高行健。第一位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爾于2002年获奖,第一位土耳其人奥尔罕•帕穆克于2006年获奖。

刚刚获奖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1948年,斯大林统治苏联的时代,这位俄语作者的作品遭到明斯克当局的排斥,卢卡申20多年来铁腕统治着她的国家白俄罗斯。

如果说瑞典皇家学院并不直接参与政治辩论,比如该学院1989年拒绝公开声援被伊朗判处死刑的作家拉什迪。但有时候,该学院会考虑到文学以外的标准特别是地缘政治的因素。

在冷战期间,1970年被授奖的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1980年获奖的波兰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1987年获奖的在美国流亡的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他们当时的影响不仅仅止于文学。正如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前说过:“必须区分政治效应,与有意识寻求政治,前者难以避免,后者没有存在的余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