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有位初到日本的外国朋友说:“在日本上厕所简直是考智商”。她的理由是,在日本换个厕所就总遇到不同马桶,而且按钮不是多得眼花缭乱,便是少得找不到冲水拉手。

广告

记者理解她的感受,因为95年记者定居日本时,也有这个印象。但91年记者首次踏足日本时,其实倒没这种感觉,至少当时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旅途中,酒店和公共设施的马桶都还没那么深的“学问”。

可是95年发现公共设施的厕所也已从过去仅仅干净的水准提升到设有“音姬”等功能,而贩卖的公寓住宅,马桶更是自动冲洗和坐板温度可调节等电脑控制的多功能。所以如果马桶没冲水拉手、整好装也还没自动冲洗,那就要到墙上找冲水按钮或感应口,冲水按钮通常有汉字指示,感应口通常有个手掌标志,把手贴上去就能冲马桶。不要按红色的按钮,那是求救。

日本的马桶史按日本马桶制造商东陶(TOTO)的记录,可追溯到16000年前的绳文时代,是设置在河边、由树枝编成的踏板;公元800年前后,贵族们开始用箱式的坐桶;1603年江户时代后,蹲式茅坑有了下水道,就像现在不少中国乡村、城镇里还存在的茅厕。陶器制的小便器和马桶是1868年进入明治时代后才有,多为清花瓷器,显示受明朝瓷风影响;东陶生产白瓷蹲式马桶从1931年开始,受欧洲发明漏斗型坐式马桶影响,日本1945年涌现马桶制造商、竞争开始。10年后白瓷坐式马桶开始在家庭普及;1965年的东京奥运会,更促使马桶生产蓬勃。此后各制造商在白瓷马桶的基础上谋求竞争消音、节水等功能进步。

日本现在大部分马桶操作电脑板上眼花缭乱的按钮中,一个“音姬”按钮发出的电子冲水声,是典型的日本文明、文化,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最难理解。无从考证日本妇女什么时代起忌讳如厕的声音,一边如厕一边冲水,让哗啦啦的流水声掩盖不雅。但这样很费水,于是马桶制造商70年代推出带消音功能的马桶,现在美其消音名叫“音姬”;冲水功能也有大小选择,以便节水。

此后继续进化,包括发热的坐板、冲洗屁股等功能,90年代马桶电脑化,有的马桶还能自动冲水、自动开闭马桶盖。使用后盖马桶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意识,既盖住马桶里残留的异味,也让下一个使用的人感受自己的文雅。二十一世纪后,马桶更突出节水和便于打扫功能、医院的马桶还能测试泌尿系统、打印出测试记录等。近年的新动向是公厕空间豪华化,东京周边一些地铁站内的公厕比五星级酒店的还豪华,有沙发、化装台、灯光自动调节等。

但厕所最基本的干净条件始终靠日本人爱干净的文化承传。歌星植村花菜的走红名曲《厕所女神》是一首描述自己与奶奶亲情故事的歌曲。其中说到小学时帮奶奶做家务,但就是不爱打扫厕所,于是天天打扫厕所的奶奶说:“厕所里住着女神,把厕所打扫干净了,你就会像女神一样漂亮”。为了漂亮,自己开始每天打扫厕所,把马桶擦得发亮。这个故事反映出日本人贯彻到厕所的干净文化与文明,是一般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日本的公共厕所里管理处都挂着清洁值班表,列明每天近十次的打扫记录。

其实先进国的厕所整体上都干净,是因为先进国的人民生活已达到干净厕所是基本生存条件的意识。厕所是一个国、一个家的生活水平写照,马桶进化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缩影。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