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科技与传媒

6月30日为何是全年最长的一天?

发表时间:

刚刚过去的六月三十日是今年最长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全世界各国的钟表都调慢了一秒钟,换句话说,也就是时光停流了一秒钟。这就是专家们所说的闰秒。我们知道闰年、闰月的说法,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闰秒是什么。

科技与传媒
科技与传媒
广告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放缓,这就产生了闰年,也就是每四年增加一天。同样,地球自转的速度也由于万有引力、海潮以及地震等原因而逐渐放缓。这就使地球自转的时率也被称为天文时,与相对稳定不变的国际原子时之间出现微小的偏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对次现象的观察越来越准确,1971年,国际电信联盟通过决议,决定设立一个协调世界时(UTC)作为全世界通用的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是原子时和天文时的“折中”的时标,从1972年开始正式使用, 自从使用以来,全球已经进行了25次正闰秒调整。上一次调整是在2012年,今年6月30日进行的是第26次闰秒。

那么,具体究竟有谁来决定?应该在何时调整以及怎么调整?这主要是由设在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全权负责。由该组织负责监测原子时与天文时之间的偏差数据,而当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0.9秒时,他就会向全世界发布公告,宣布在下一个6月或12月的最后一天的国际标准时间的最后一分钟,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 这就是“闰秒”。各国根据各自所在的时区进行调整。比如说,法国位于东一区,法国是在7月一日凌晨1:59:59秒的后面增加了一秒,而中国的北京则位于第八区,中国是在7月1日早上7∶59∶59秒的后面增加1秒。

闰秒是否有其存在价值?

是否有必要做上述调整?闰秒是否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自闰秒出现以来一直在科学界引发争议的议题。因为虽然只是一秒之差,虽然这对普通人的生活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增加或者减少这“一秒”,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影响巨大。例如,在航空航天和军事、潜水、电力等领域,一秒钟的误差就足以致命。另外,如果某些国家单独拒绝“闰秒”,那么,这些国家的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衔接,小到股票交易,大到卫星上天,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地球的自转速度只会越来越慢,时间误差也会越来越大。如果长期不调整的话,那么,在几千年之后就很可能出现“午夜太阳”的奇观,也就是说,时钟上指的是午夜,而太阳却在头顶。

不过,闰秒的调整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闰秒不但耗费人力物力, 而且存在误操作的风险。有中国学者就认为闰秒的负面作用并没有引发足够的重视。主张取消闰秒的学者们的主要论据是由于现代设备的设置内部自动时间表,这就使具体调整操作越来越艰难。2012年6月,上一次调整闰秒时,就曾经出现网络同步问题,尤其是一些商业网站。美国网络巨头谷歌网络就曾经出现故障,谷歌今年因此预先采取了措施,避免其网络再度受到影响。

国际电信联盟将于今年的11月份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会议将就是否应该取消闰秒进行表决,根据来自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报道,代表中国政府的中国工信部届时将投票支 持取消闰秒。新华社还引述中国专家报道说,“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普遍认为闰秒并无价值,科学界普遍认同取消闰秒。”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负责人Daniel Gambis丹尼尔•甘比斯却向本台表示,根据他们的调查,80%的科研人员都主张使用闰秒,他认为,应该尊重地球自转速度出现放缓这一客观的事实,应该是人来适应自然。而不是相反。在他看来,主张取消闰秒的原因往往是出于军事或者经济尤其是金融股市方面的考量,或者是别的隐藏得深层的原因。

那么,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多增加的一秒除了多睡一会儿之外,还能用来做些什么呢?美国赫芬顿邮报别出心裁地提议网民将多余的这一秒钟赠送给他人,尤其是那些陷入困境需要援助的人,一秒钟的时间,也就是在网上转发一条邮件的时间,如果将您的一秒钟送给世界保护动物组织,送给大赦国际、无国界记者以及医生无国界组织,或许可以拯救无数个生命。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