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嘎纳现场

第64届嘎纳影展上的华语影片

虽然说嘎纳电影节已开始逐渐接近尾声,但漫步在位于地中海滨的嘎纳电影宮,仍能感到节日般的热闹气氛。这个平日仅有7万2千居民的小城,在两周的影展期间,人口一下子暴增到20万,4500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除争相报道80多部各竞赛单元的参赛长片外,每日傍晚,在60米长的红毯外,等待明星和导演亮相。而在占地一万五千平方公尺的嘎纳电影市场,更是有来自101个国家的一万电影节人士参与,向国际电影市场宣传4200多部影片。嘎纳组委菲诺形容嘎纳明星云集时说,嘎纳一日,胜过全球影展的明星阵容。

广告

说到今年的中国电影,议论最多的恐怕就是今年华语电影集体缺席嘎纳个竞赛单元。除了中国新一代导演邹鹏的嫦娥入围影评人周之外,无论在竞争金棕榈大奖的主竞赛单元,还是关注风格小众类型多元影片的一种注目,或是导演双周,都没有华语电影的踪影。中国影评界纷纷议论:华语电影怎么了?集体缺席嘎纳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电影正日趋没落。

不过,初到嘎纳,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华语电影似乎并没有媒体渲染的那般寂寞和暗淡,在电影宫正对面,参加午夜放映的香港影片《武侠》的大广告牌,非常抢眼,宣传效果并不亚于当年巩俐带着活着一片参赛时的宣传阵势。走在嘎纳海滨,到处能看到亚洲人的身影,各种口音的华语也不绝于耳。

事实上,中国电影在陈凯歌1993年以《霸王别姬》摘取金棕榈大奖之后,就一直与与金棕榈无缘。特别是近几年,欧美电影占主动导地位的嘎纳,华语影片一直扮演一种从属 陪衬的角色。象去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虽被选入戛纳的竞赛单元,但显得极为勉强,09年有四部华人导演的电影进入竞赛单元,台湾的李安带来的其实是一部英语片,国内的娄烨,香港的杜琪峰和蔡明亮的电影也都在嘎纳反应平平。

 所以就有中国的影评反思华语电影在国际上不再受到青睬的原因认为,华语电影逐渐失去它的特色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社会越来越像西方世界,中国电影在西方失去了那种猎奇感。国际影坛对中国电影特别给予厚爱的时代随着中国的强大也逐渐淡化。

事实上,从我们在影展现场的感觉来看,华语电影并没有在嘎纳今年的电影嘉年华上销声匿迹。如果说,之前的华语影片参赛入围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电影界的挑选评判和承认,那么今天的华语电影似乎变得更加主动。无论在题材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不特别针对各国际大型影展,而是更注重国内市场效应。随着电影产业化,中国导演似乎更醉心于拍出好莱坞式的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成功商业电影,而不再探索小众的艺术性较高的影片。今年来嘎纳的几部华语片,都明显具有这样的特色。无论是表现另类武侠的陈可辛的《武侠》,还是徐克新片《龙门飞甲》和李冰冰全智贤主演的《雪花秘扇》无不积极极主动地到嘎纳卖片。

今年来嘎纳的华人明星阵势也非往年可比,汤唯、金城武、甄子丹、李冰冰、范冰冰、全智贤、徐克、巩俐……而媒体谈论更多的不是电影,而是范冰冰鹤立嘎纳的盛装,和李冰冰试穿两三百套服装和价格两亿元之多试戴过的珠宝。

嘎纳影展一直以来都是欧美电影的天下,今年更是如此。华语电影其实更应该探讨如何摆脱陪衬的角色,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访了此次唯一一部参赛影片,嫦娥的电影的电影邹鹏,他对中国电影的前景依然是充满了希望。

本届影展的评委主席德尼罗在嘎纳对记者们说,你们法国人有两个毛病,带上副眼镜,就觉得自己是个知识分子了,拍了部不赚钱也不卖座的电影,就以为自己是个艺术家了。这两个想法都是错的。我们不参赛,只卖片,华文媒体叫出这样的口号,是否也意味着华语电影正试图逐步摆脱陪衬 绿叶的角色,随着电影产业化而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象今年的武侠,在追求票房的同时,也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以上是安娜发自嘎纳现场的报道。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