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时事观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部分坍塌引发忧虑

发表时间:

地处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爆炸二十多年后,本周再次引起关注。本周二到周三(2月12日到13日)夜间,罩在四号反应堆外防止核泄漏的建筑物的部分屋顶,被厚厚的积雪压塌。专家在第一时间就表示:不必特别担心,但是这仍然引起人们对这座建筑老化的担忧。

广告

承建反应堆周围新建保护建筑的欧洲建筑公司诺瓦尔卡(Novarka)的大股东---法国布依格集团,向媒体证实了周二发生的这一“事故”,并指出:这次塌陷的屋顶大约有十米宽,不过塌陷部分不是反应堆所在建筑的房顶,而是相连的附属建筑,与反应堆没有直接接触。受损建筑对整个防核泄漏的建筑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而且事故发生后,还没有检测到任何核辐射的变化,坍塌也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

由于防止核泄漏的新保护建筑的工地离这次受损建筑只有150米,新工程还是立即停止了,因为此前被封存在建筑内的放射性尘埃,有可能被释放到大气中。布依格公司称,目前的测量虽然令人欣慰,不过,作为预防措施,约80名员工从工厂撤离。施工不会立即恢复。因为布依格正在等待乌克兰当局的保证,保证剩下的屋顶不会也坍塌,目前工人们正在清除最脆弱建筑物上的积雪。

这次发生事故的建筑物约有六百平方米,部分与四号反应堆的水泥石棺相连。二十七年前,为了限制四号反应堆释放出更多的放射性物质,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当时的苏联当局在爆炸后六个月内,用混凝土铸成了一座石棺,将四号反应堆罩住。可是这一保护建筑正在迅速风化。2011年发表的名为:《切尔诺贝利25年后》的报告中,辐射保护与核安全(IRSN)研究所指出,石棺塌陷将会再次释放出放射性尘埃,污染核电站附近地区。因为在石棺内封存的反应堆,其放射活性还可以持续数千年。

1986的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4分,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983年投入运行的第4号反应堆,在进行技术测试时,发生意外爆炸,导致人类史上最大的核灾难。爆炸的冲击力将反应堆上层重达两千吨的混凝土封闭隔板掀翻,使反应器上部完全敞开在空气中,厂房内多处着火,这些燃火点最后在5月9日熄灭。
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导致反应堆中心的放射性物质的剧烈喷发,高度超过1200米,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这一泄漏一直持续到5月5日,在十天内,近120亿贝可的放射物质被释放到大自然中,也就是说当时全世界,欣欣向荣的核工业设施每年释放出的核辐射量的三万倍,切尔诺贝利周围超过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被永久污染。

切尔诺贝利爆炸后的清理和防止核泄漏的工作,可以说一直没有停止。近60万普通民众和军人在爆炸后,被派往爆炸现场进行清理,直到1987年秋,他们才将反应堆的核电之“火”扑灭,为了灭火,他们在反应堆上浇了五千吨的各种材料,其中包括砂土、硼砂、粘土、铅。在随后的几年中,仍有约40万人继续清理现场。这些清理人中有很多人死于放射性疾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估计有16000人因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死于癌症。

1997年,防止核泄漏的一个新工程开始施工,这一建筑建在原有的石棺外而将其罩住,资金由乌克兰和欧洲银行管理的一项重建和发展国际基金提供,费用为15亿欧元。最新的石棺是在2012年春开始施工,它长250米高108米、重18000吨,是混凝土、金属结构,由法国建筑集团公司布伊格和芬奇组成的NOVARKA公司承建,预计在2015年秋竣工。新石棺的作用是为了抵抗恶劣天气对反应堆的侵害,以免核物质的泄漏,最后也为了将第一个石棺的拆除做准备。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