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普京出席上合峰会具象征意义

发表时间: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二上午抵达北京,对中国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普京第三次当选总统后首次访问中国。俄罗斯总统到访中国的目的,旨在加强两个同盟国间在政治与经济层面上的关系,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共识。根据法新社报道,中国主席胡锦涛于周二下午会晤俄罗斯总统。两国领导人应就叙利亚的暴力局势以及伊朗的核计划等问题协调双方立场。另外,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将成为两国首脑会晤中关注的重点议题。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继五月中旬先后拒绝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及北约峰会之后,普京本次出席上合峰会的决定具有象征意义。俄罗斯总统最近形容中俄良好关系达到“空前”水平。

两国间的经济合作首先在能源领域展开: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而中国则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近年来,莫斯科与北京围绕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计划的谈判始终在进行。但自2009年,双方签署了一项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合作却没有实质上的进展,价格上的分岐是主要障碍。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最近曾披露,普京本次访问期间,中俄双方在这一合作上签署协议的可能性甚微。

俄罗斯总统到访的当天,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刊出普京撰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在谈到双边的经济问题时,普京表示,中俄双边贸易额预期在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未来将透过民用航空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推动大型合作项目,并探讨成立真正的科技联盟,共同开发他国市场。普京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对话具战略意义,双边合作改变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提高能源供应来源的可靠性和多样性;对俄罗斯而言,则意味着向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开创新出口销路。

俄罗斯总统披露,中俄两国已通过本国货币结算协议,避免货币风险,提高卢布和人民币的地位。普京还援引中国成语“众志成城”来比喻中俄间的共同努力和成果。俄罗斯总统希望:不久的将来,俄罗斯天然气能够大量出口至中国;反过来,俄罗斯也能参与中国在田湾核电站第2期和接下来的各期工程;也期盼俄罗斯能够参与中国其他能源项目建设。

周二, 中俄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中,还将涉及叙利亚议题。俄中两国始终拒绝西方国家通过联合国决议的方式谴责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并迫其下台。俄罗斯总统强调了中俄两国在国际事物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现在任何一位“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及经济和国际关系专家都已意识到,在缺乏俄罗斯和中国的参与下,任何国际问题都无法讨论和落实。

路透社报道注意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屡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叙利亚和伊朗等问题上,俄罗斯冲在前面,中国则保持与俄罗斯一致的立场。报道引述一名专家的话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在安理会投票上有不成文的默契。对于中国并不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中国基本会与俄罗斯立场保持一致。但中国也希望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尤其是在东亚问题上。

周三,俄罗斯总统普京还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将分别会晤伊朗和阿富汗总统。此外,中国也准备加强与阿富汗的合作关系。胡锦涛将在会议间隙会晤卡尔扎伊。阿富汗官员曾在本周初披露,中国与阿富汗应于今日宣布深化双边关系的计划。路透社报道认为:这是中国希望在经济合作以外扮演更多角色的最强烈信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