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谢尚平: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显而易见

发表时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英文简称为IPCC委员会9月27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公布了有关气候变化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进一步确认了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那么,这第五次评估报告同前几次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科学家们进一步确认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根据是什么?科学家们又将如何回答那些对气候升温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呢?中国有媒体质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可信度,怀疑有利益机构对报告施加影响。上述指控是否有根据?就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电话连线了报告的撰写者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研究所的谢尚平教授。

广告

谢尚平:我是2010年开始参加政府间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的。委员会由三个工作组组成。我参加的是第一工作小组。第一工作小组是气候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第一工作者由259名来自39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我们的任务是对气候变化做出评估,评估最近五六十年来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将来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

法广:刚刚公布的报告是第一工作组的工作报告,第二和第二工作组的报告要到明年三,四月份才公布。第一工作组的任务是对气候变化做出科学的评估,第二第三工作组的报告涉及的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请您介绍一下,同前几次相比,第五次评估报告有哪些主要的新的内容?

谢尚平:最主要的结论是最近一百年来气候升温了0.8°C到0.9°C,1950年以后,最近六十年气候升温了0.6°C,而这0.6°C的升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上一次报告中所提到的人类活动对气候升温影响的可能性是90%,而这次的比例是95%。还有一点可能没有引起媒体的足够的关注,而事实上,这句话十分关键,那就是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十分显然。

法广:对,前几次报告中,人类对气候升温的影响的可能比例先后是50%以上、66%以上以及90%以上,究竟是哪些证据或者说是哪些罪证使科学家能够越来越肯定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谢尚平: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气候升温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以往的研究注重于全球的平均温度。而这次研究报告因为资料的收集及增加以及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海洋的升温做出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海洋的升温也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海洋的升温带来一些必然的结果,那就是海水的膨胀,造成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的提高在过去的几十年得到了验证。所以,大气的升温造成海洋的升温,海洋的升温造成海平面的上升,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让科学家觉得其中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二氧化碳的增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三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百分之九十的话,如果这三个事件按照物理规律同时发生,那这三个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的几率几乎是99.9%,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争议的了。也就是说,这是对整个气候系统做出综合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

法广:无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都有许多人对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升温持怀疑态度。中国官方环球时报日前就报道说,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9/4404713.html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可信度近年来正在下降,说是有一些利益机构声称对报告施加影响。您觉得这种说法有根据吗?如果有的话,哪些利益机构会施加影响呢?

谢尚平: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我们科学家撰写这一报告时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压力,象第五次报告中引用了9200多条完全独立的科学论文,吸取了54000多条来自委员会以外的科学家的建议。我个人了解,我们没有受到来自任何外来机构的压力。

法广:多位报告的撰写者指出为了保险起见,报告对气候升温及其影响往往做出偏低的评估,您是否也持上述观点?

谢尚平:为了达成报告作者以及政府间的共识,所以必须在撰写上比较保守,这也是联合国对我们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IPCC有一个比较保守的组织的名声。

法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这份长达1000多页的报告,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可能发生气候升温的四种模式,而其中只有一种模式可以将本世纪末气温的温度同工业革命前气温相比较升幅维持在两度以内,联合国此前有关气候的会议多次强调必须将升温幅度维持在两度以内,否则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这次报告好像并没有强调这一数字,为什么?

谢尚平:因为两度是一个政治目标。政治目标是应该由决策者们来关注。我们并没有给决策者们提出建议的义务。我们只是把我们观察到的气候升温的模式给决策者们来参考,但是,我们不能做出决策。比如说,您刚才所说的四种气候升温的模拟模式中,这就是人类所可能做出的选择的可能性,我们对这些可能性做出了评估。其中最低的升温模式,如果人类从现在开始马上实行大规模的减排的话,还是有可能将二十一世纪末气温的温度同工业革命之前的温度相比较维持在两度以内。而其他三种模式下的温度都要超过两度。

法广:报告中提出的将升温幅度维持在两度内所必须采取的措施是否可行?因为其中好像提到必须通过对大气做大规模地处理等技术性的工程,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行?

谢尚平:这是这样的。我们对将来气候的评估大致都是依据气候模式的结果,把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气中的微粒,对太阳辐射所造成的物理变化,再输入今后政府可能采取的减排措施所导致的后果等等,这些气候模式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是,他们是已经经过过去验证的可行的模拟模式,所以,才可能用来对未来进行预测,并不是顺手拈来的模式。当然,这些模式是由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不排除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法广:您如何说服那些对气候升温持怀疑态度的怀疑派人士呢?

谢尚平: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气候模式并不是很玄乎的事。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不是随意拈来的模式。而另一方面,对气候升温持怀疑态度的人往往带有政治或者经济倾向。他们往往会从报告中挑出一些漏洞,其实也不是什么漏洞,往往是他们将内容弯曲了。我们的报告中的每一行每一句都是有科学根据的,而怀疑派他们是不会提供任何科学依据的,所以,这是不对称的交流。

法广:对,怀疑派中有许多人是能源利益集团的代表,这应该不是偶然。

谢尚平:我个人认为同第四次评估报告相比较,这一次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家与政府代表对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升温已经没有任何怀疑了,下一步要看的是各国政府如何对此做出对策。

法广: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份报告的话,您会说什么?

谢尚平:有一句话是我们经过多番研讨之后得出的新的结论,那就是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对事实的一个陈述,是一句肯定句。

感谢谢尚平教授接受本台的专访。听众朋友,本次环境与发展节目请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员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研究所的谢尚平教授介绍刚刚公布的联合国有关气候变化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本次节目是由扬眉采播,感谢各位的收听,下次再会。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