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美中关系紧张 东南亚国家淡定相看

发表时间:

美国和中国自2010年初以来发生了一系列摩擦事件,双边关系发展得似乎不太和顺,由于美中两国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大经济体,美中关系好恶可能给相关的其他国家带来影响,成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对此,亚洲部分观察人士认为,大国之间的角逐有其规律所在,相关各国须在冷静中处理好敏感议题而不被卷入矛盾中心。

广告

美中两国关系今年初开始亮起红灯。美国提高征收中国钢材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国防部1月6号宣布对台出售爱国者-3型导弹,美国传媒企业谷歌以“反对网络监控”为由威胁要退出中国市场,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月底又在白宫会见了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随着北京当局的抗议声不断升级,系列事件的发生明显不利于双边关系发展,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中两国关系再度趋于紧张。

马来西亚网路评论消息指出:美国传媒企业谷歌在中国引爆“反对黑客进行网络监控”的消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立即给予“维护信息流通自由”的舆论支持,使得这一商业事件近乎质变成影响美中关系的政治议题。

泰国学者乃霄认为,中国政府对“新疆、西藏、台湾”申请独立等领土主权问题历来敏感,美国对台军售和会见达赖.喇嘛,都是对中国政府具有挑战意义的决定。这跟2009年强调和中国“同舟共济”的态度相比,奥巴马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明显发生了转变。

关于奥巴马转变对华态度的原因,日本《选择》月刊透露,奥巴马为赢得今年国会中期选举,刻意转移美国舆论对政治、经济不利局面的关注,去年底就开始倾向“敲打中国”的政策,对台军售和会见达赖只是一时用来取悦美国某些政治势力的方式之一。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近年来刚蒙受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强势,成为美国公债券最大的持有者,两大经济体各自调整,必定给原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变化。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观察人士一致认为,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与贸易发展上互相依赖,日后必然会寻找新的契机进行接触与合作。不过,中美在两国关系的磨合中也有各自难以放弃的立场。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指出:奥巴马上任后希望扩大美中在不同领域的合作,例如振兴全球经济和抵抗气候变化等。两国已就振兴经济拟定了配套方案,不过双方却在气候变化和加紧制裁伊朗以及朝鲜核问题等课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东南亚媒体最近盛传中国政府一方面为抗议美国而大量抛售美元公债券,另一方面却正通过第三国进行回购。这一消息若经得起查证的话,说明美中两国之间的摩擦并未妨碍到大局,而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最近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走访中国,亚洲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修补美中关系的一个转机。泰国学者认为,东南亚地区国家从现实利益考虑,希望美中两国既有所制衡,又不发生大冲突。因此,相关国家会在湄公河水资源配置以及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等敏感话题上避免卷入两国之间的矛盾。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