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张伦:今非昔比 《花木兰》难再有当年“辉煌”

发表时间:

因新冠疫情推迟上映、因涉及香港新疆议题引发争议遭多地呼吁抵制、美国迪斯尼电影斥2亿美元重金打造的真人版《花木兰》新片在过去一年间频频上媒体,受抵制下仍然在台湾院线创下亮眼票房,由此引发对电影和政治更多的思考和分析,今天的专题节目,我们就连线社会学者、法国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张伦先生谈谈他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2020年9月8日,泰国曼谷一家购物中心影院
2020年9月8日,泰国曼谷一家购物中心影院 © AFP
广告

张伦先生首先谈了他对花木兰电影受抵制的看法。

张伦:一个演员当然有他(她)的权利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观众也有自己的权利选择看不看某一电影,某一部由某一个演员扮演角色的电影。由于刘亦菲在香港这个问题上这样一个立场,支持香港警方的立场,让许多关心香港自由民主的各界人士、观众感到反感,杯葛她主演的电影,我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任何理由指责这样的事情,这都是观众的权利,其他人也没有权利、甚至也没有办法说非要观众去看某一场电影,这也不是中国大陆,非要单位组织发票等等,所以我想,这是很自然的一个现象。

这样一个自然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选择的问题。不管怎么样,西方的观众对香港人民的自由、对民众的追求还是表示支持的,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折射了现代西方世界许多观众对香港事态的关心,对香港人民自由的权利受到践踏而表示的担忧。我想这是这个事件一个最重要的背景吧。

除了刘亦菲有关香港言论的争议,另外影片在上映后,因为在片尾的鸣谢中出现了新疆宣传部和公安而受到更多质疑,您对此怎么看?

张伦: 我没有看这个片子,我没有时间,同时也不太感兴趣这样一个片子,一般好莱坞有关中国的片子给西方看一看吧,像我们这样,对中国背景出来的片子平常我就不太喜欢看,更何况这样一个背景。我想这个事情出现的背后,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你如果说是反华的话,那我要问的问题是,现在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现象出来?大家如果记得,我想迪斯尼推出这样一个大片的本意,有一个著名的《花木兰》的动画片,当时是风靡世界,让迪斯尼成功的一个商业举措,当时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世界现象”。那为什么迪斯尼今天要拍这个片子,可以也是希望复制、重现当年的辉煌。

但是为什么今非昔比? 这么多年之后,有关中国的同样的一部片子(这次是真人演的)会遭遇滑铁卢,受到杯葛,票房不佳?除了有新冠疫情这样一个背景,全世界许多人、不是精英、反华不反华我们姑且不讲,就是许多民众也因为从中国蔓延的疫情,由于中国官方至少在最初措施不力、隐瞒疫情,造成病毒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引发了全球健康、经济、文化、政治危机,许多普通民众也受到很大波折,生活上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对中国这种反感、厌恶之情现在也在旁边蔓延,所以这的时候有这样一部大片不招人们的待见,我想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是社会心理使然,今非昔比。更何况现在整个其他方面的背景,都不利于这样片子的出现,比如说中美关系的紧张,中国不仅仅是在香港问题、在新疆、在南海诸多方面给人一个咄咄逼人的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一个以中国为背景的大片受到人们的杯葛我想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这是逻辑上的一种必然。我想迪斯尼本身就打错了算盘。如果中国许多人希望所谓中国的一个故事能够通过美国在世界好好讲,这样一个想象我估计也是今非昔比,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尽管这个影片之前在香港、台湾、泰国都有抵制的呼吁,但是在9月4日在台湾上映,今天9月11日要在中国大陆院线放映,一些报道说,在台湾上映一段时间以来,尽管有抵制的声音,但是好像在台湾还是创下了不错的票房,这一周仅次于英国著名导演诺兰的新片《天能》之后排名第二,您对此怎么看?有分析说“政治归政治、电影归电影”。

张伦:我想这是肯定的,迪斯尼推出一个大片,有一定的票房这是基本上可以(预期的),完全遭到不堪的话我也不太相信。我想仅从迪斯尼这样的品牌、包括它的销售渠道等各方面的推销,包括人们的好奇心理等等,我想有一定的收益、一定的观众,特别是在华人文化地区等等有一些收益,受到一些有限的欢迎,我也并不奇怪。但是我刚才所说的:按照迪斯尼设想的、这样的大投入、重建《花木兰》当年的辉煌我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个基本上是注定的。且不讲其他的因素,仅仅讲新冠疫情等,这都会影响到影院的收入,更何况现在充满了争议的一个电影。

我们可以说“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但是艺术家、艺术的展示毕竟是在一个政治环境当中,是不可能不受到一些影响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可能有迪斯尼所希望的“辉煌”吧,但在某地区、或者某时段有一些什么收益,我想也不奇怪,这个也很正常。

最近《花木兰》的有关报道不断,路透社最新的报道说,中国当局对于9月11日《花木兰》在大陆院线上映指示媒体不要对电影做报道,您分析这一要求是否是因为涉及了香港、新疆等议题的敏感度有关?

张伦:当然我们无法猜度背景到底在想什么,我们至少我个人感觉在智力上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经常理解不了北京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我猜想是否有另外一个可能,就是说,因为是美国的影片,不想让你有太多的什么收益?,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考虑?我不知道,没法做断言,另外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争议,会不会反而引发一些人的好奇等等,吧这个事情继续炒下去,都可能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做这样一些通知要求,恐怕也有一些逻辑,但是刚才讲到的所谓“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你看北京的这个例子就说明得很好嘛,“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并不是那么简单嘛,对不对?特别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格局,在中国这样一个背景,牵扯到中国的事务,因为中国这样一个体制、极权的一个体制,什么东西都很难不触及到政治,所以说“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那只是在一个民主的国家,可能提起这些事情还有一些可能,牵扯到中国的事务来说,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