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TPP焦虑症的真问题:融入还是拒绝世界主流

发表时间:

10月5日,美日等12国在华盛顿宣布,达成了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定,虽然这一协议还需要各国议会的最终批准,约定内容目前也未对外公布,此事却在中国网络上引起罕见的轩然大波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12个签署国代表在亚特兰大举行记者会。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12个签署国代表在亚特兰大举行记者会。 Erik S. Lesser /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广告

TPP由美国、日本、加拿大、澳洲等12国参加,理论上,协定生效之后,签约国将逐步对绝大多数产品实施零关税,同时在环保、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企市场化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标准。

10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关于TPP的声明中表示,“当超过95%的潜在客户生活在我们的国境之外,我们不能让诸如中国的国家制定全球经济的规则”。

网络舆论的主流的意见担心,中国将被排斥在这一区域自由贸易区之外,未来经济发展将受到巨大阻碍,网文将TPP比称是“踢中国的屁股”。

对官方持批评意见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多年来对WTO约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外资服务贸易准入执行不利,引来美日反弹的恶果,而亲政府的意见则认为,这是美日勾结,试图孤立、遏制甚至颠覆中国现行体制的阴谋。

对此,昨天(10月8日)开始访华的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布林肯表示,“在TPP这件事情上,道理很简单,不是用来遏制中国,也不是用于包围中国,与之相反的是,我们欢迎中国加入TPP,如果中国能够达到设定的标准的话。”

根据布林肯的说法,TPP将为该区域提供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投资与贸易潜力;同时,TPP在保护工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增加透明性方面需要达到最高标准。

他说,“我们说的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而不是竞次行为,任何在此区域内希望加入TPP的国家,只要能够达到上述标准,都欢迎他们加入TPP。”

因此,目前,网络上各种应对TPP的议论很多,往往更多的是从中国如何突破,如何与TPP成员国签署单独的自由贸易协定等处入手,往往对TPP代表的发展思路,以及中国是否应该融入这一思路做出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认为,模拟结果显示,与中国加入(“大TPP”)的情景相比,如果中国不加入,中国会因此损失2.2%的GDP ;韩国、日本等与中国贸易密切的国家也将承受相当于1.5%的GDP和0.6%的GDP的机会成本,而欧盟、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则会由于中国不加入而受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屠新泉认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Gary Hufbauer曾经说过:“奥巴马总统为什么对一个现有成员只占美国贸易额5%的协议付出如此努力?答案有三个:中国,中国,中国。”(当时日本尚未加入)或许这略有夸张,但无疑TPP的战略目标重心正是中国。

他认为,这并非如许多阴谋论者所说美国意在遏制或孤立中国,因为如此真是这样,美国就不会让中国加入WTO,也不会支持甚至催促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的TPP战略以中国为核心目标有其理性的经济和政治考量。

他认为,美国主导TPP谈判的一个目的就是甩开中国,制定美国所希望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但这些规则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中国,即将中国纳入美国所设定的规则体系,一方面削弱中国特色体制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促使中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正如众多经济学家所说,没有中国的TPP的经济意义是非常有限的。而以中国的庞大体量和在全球价值链和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以TPP来孤立或遏制中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美国来说,在TPP生效后的最佳策略是尽快吸收中国加入,从而使那些为中国“量身定制”的规则如国有企业、劳工标准等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才能有效促使中国的改变。

屠新泉认为,TPP没有什么阴谋,只有阳谋;没有什么遏制,只有倒逼。尽管TPP的最终文本尚未公布,其发展方向无非就是市场化和自由化,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总体方向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主要在于速度和程度。

就目前信息来看,相较于其它普通投资贸易协定,TPP协定除设定了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之外,其规则还涉及政府采购、限制国有企业补贴和政策扶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等金融和市场改革的内容。其标准之高,特别是在限制国企等方面,甚至连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存在达标问题。

屠新泉认为,在限制国企、保护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中国目前与TPP设定的标准尚有差距。若中国加入TPP,目前来看最大的障碍在于国企问题。

TPP在限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限制政府对国企的市场行为和干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规定。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较高比重,以目前的国企改革力度来看,中国距离TPP的规定仍相去甚远。

但就长远来看,TPP绝无可能将中国孤立或排除在亚太经济圈之外,尽管短期内所造成的心理冲击不能忽视,但长远影响主要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应对。

不能忽视TPP在短期内所造成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在近期中国经济处于下行而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TPP的达成进一步削弱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从而造成更大的资本外流,影响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的稳定。

原中国WTO谈判代表龙永图也认为,对TPP不能进行政治化解读,不必过于敏感,应抛弃冷战思维。实际上,TPP的高标准和中国当下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屠新泉认为,以此原则,对于TPP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既可以选择申请加入,通过外部压力,在谈判的过程中持续推进改革,并最终达到TPP的“高标准”。也可以选择不加入,按照自身的节奏,不断加深市场化和自由化,从而接近甚至超过TPP的标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