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李嘉诚的绝交信还是自辩书

发表时间:

9月29日,香港巨商李嘉诚今天通过集团旗下公关发出三页纸的声明,并以问答形式,逐一回应近期有关对他撤资中国大陆的批评。

黄埔江畔的外滩仍带着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
黄埔江畔的外滩仍带着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
广告

李嘉诚首先说,“最近一些人对我本人和集团作出毫无根据的指责,惹来网民及传媒的关注。在此,我多谢各位的关心,并藉此机会作出回应。首先感谢国内、香港以及国外的朋友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此番解释中,李嘉诚不再谈及曾经的“永远不会离开香港”的承诺。

他解释说,“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李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对放弃中国大陆的地产投资,李嘉诚以官方政策为自己背书。

他说,“国家及领导人强调腾笼换鸟,深化改革,优化产业,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我们一直重视全球的优质投资机会和支持人才带来的发展机会,长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正大举前进。

习近平主席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而且集团的股东也清楚,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

对媒体的提问,“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先生与中央关系是否有变?”

李嘉诚则表示,“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将继续维持深化改革的坚定承诺,扩大开放;李先生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引发争议后,《人民日报》有评论“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对李嘉诚颇不客气。

人民日报文章说,“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李嘉诚此次回应却颇为暧昧,虽然他说对中国有信心,但并未如外界所预期的,会自认爱国。

首先李嘉诚说,“儿时历经战乱,然后目睹国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天天进步,内心触动不已。”他又自称,“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对这封公开信,香港传媒人萧若元的解读最为尖锐,他认为,这是李嘉诚给大陆当权者的絶交书。

萧若元认为,这篇文章就有如乐毅离开燕国时写下的千古名句一样,所谓“君子交絶,不出恶声”,其实是一封絶交书。文章至此,可谓恩断义絶。

文中引用苏轼的《定风波》一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本是四川人,被贬到了岭南,他却说令心安乐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乡。

也就是说,有人问李嘉诚他爱不爱国,一般的答案当然是爱国,自认对家乡的有永割不断的情怀,但李嘉诚没有这样说,他只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即是哪里不会迫害人,哪里有自由人权的地方,就是他的家乡,而现在内地所写的全是文革式批斗的文章,那就不是他的家乡。

萧若元注意到,李嘉城引用白居易的几句:“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意思是人没有家乡,心安的地方就是归处,但还要看之前一句,才能知道真正的意思。前一句是“扬鞭簇车马”,也就是说,是你扬鞭驱赶车马向前行,我才挥手向你告别。再加上苏轼那首两句,其实亦是转引白居易《种桃杏》的「无论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以上所有的句子,都是离别的意思。

萧认为,如胡适曾说,有民主自由的地方就是他的故乡,而李嘉诚则说,有自由、有法制、不会迫害人的地方,就是他的故乡,意思非常清楚,只是写得非常客气而已。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