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米兰世博见闻

米兰世博会场上的中国人

米兰周二遭遇大雨,雨最大的时候把“世界大道”许多游人就近赶入各国世博馆参观。人群看来兴致不减,周二参观的人要比周一多出许多。中国馆门前排起了长队。今天是中国馆的湖北日,湖北来了一群男女青年舞蹈家起舞助兴,还邀请游人一同起跳,下午四点左右,门前吸引的人更多。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16日举行湖北日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16日举行湖北日 rfi-chine
广告

米兰世博会场,三三两两,不时有中国人走过。中国游客,中国参展的人员是什么心态?记者打定主意就地拦截询问。在世博会入门口,上海来的姑娘诸琛正在兜售『世博护照』,热情地向游人打着招呼。我以为她是中国的志愿者,她回答说不是,是在给中国企业联合馆帮忙。一本买五欧,自己只得几十分,不过,她把这看作是为人服务,乐此不疲。也很爽快。

她认为中国馆好,为什么好,有特色,外观是田野,内里有许多传统,兵马俑等等都是增分的东西,但要说哪国的馆最优秀,诸琛却回答的很有哲学意味,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吗。

是啊,这是一个多样的世界。不过,诸琛还是给她参观过的国家馆打了分,先是中国,接下来哈萨克,巴西也不错。

告别了诸琛,去参观法国馆,想细看看那倒悬的田野。出馆后,外面下起倾盆大雨,赶紧走到“世界大道”去躲。世界大道顶上是白色斗篷,远看像一片片帆,炎热可遮凉,大雨可当伞。正好走过一个打扮的很新潮的青年。问讲不讲中文,大声回答讲,本来就是中国人吗。记者问他看了几个馆,回答只看了日本馆,中国馆。比较一下如何?小伙子姓吴,他告诉记者,中国馆外表看漂亮,里面很空洞。进去后有点懊悔。感觉上没有人。什么没有人,人不是不少吗。小伙子的意思是没有人管。他说,日本馆就不一样,内容很实在,很细致。从头至尾,都有人给你讲解,主动跟你打招呼。中国馆就任你进去好了,没人讲解,看完了事。他说他的朋友们也是这样说的,朋友们看过的馆更多,别的馆都有很多人接待。

记者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从意大利那不勒斯来。其实年轻人应该算作华裔,小时候跟随父母在那不勒斯安的家。他对米兰的印象是太商业化。

最后见的这位中国人可不是会场抓的。他是中国企业联合展览馆副馆长黄耀诚,上午约,没空,约好下午再去。去了,先见到胡老师。他是管新闻的官员,馆里年轻人都把他叫胡老师,他替我约的副馆长。上海到底主办过世博会,他们的行事作风也开化得多,外媒的,不要紧,谈谈吗。而且,副馆长本身就参加过主办上海世博会。

和副馆长黄耀诚谈了不少,详细的此处暂不多说。记者问,看了意大利的吸霾馆有何启发,现在中国大城市雾霾太重,中国企业家是不是可以学学意大利,多搞些吸霾建筑。副馆长盯着我,还在思考,胡老师发言了,这个问题不回答。这个问题太大了。好,那我们谈别的。

米兰世博已一个半月,办过上海世博,再来参加米兰世博,感想如何?黄耀诚四平八稳,回答得很简练:“有三点,一,世博的情结更加深了,因为我们办过世博;二,通过米兰世博,我们看到社会的文明不断地在进步;三,米兰世博会在组织安全方面非常有序,上海世博会,当时我们担心人太多,组织方面是不是能够应对。所以考虑了很多预案。你看,米兰世博会看起来很平静,观众也有序,但是我感到整个组织工作有条不紊。这是一个组织大活动的基本经验。我也看到了各个国家,小国也好,大国也好,都能自己的特色能够表现出来。我们上海世博会原来是不出国门,游览世界。这个世博会上也来了很多外国人看,每个人欢声笑语。我想,在这个世博会上,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我们馆就办过上海的旗袍秀,玫瑰婚典。文化的交流就融合在整个展馆的展示当中”。

中国馆的湖北日还在热烈进行,哈萨克馆门前一整天都是长队,黄耀诚和诸琛都提到哈萨克。哈萨克馆跟以色列馆一样,开始并不特别引人 注意,现在也成了热点。记者看后,有点小感觉,感觉这两个国家都讲出了本民族的一段动人故事。哈萨克门前的歌舞不光助兴,同时在讲述着一个牧野民族过渡到现代的历史;以色列也是通过一家三代开垦荒原、最终荒漠长出高产庄稼和水果的故事,呈现以色列的坚韧和智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