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中国在巴黎”雕塑绘画展

发表时间:

法中建交50周年的官方纪念活动随着上个月法国总理瓦尔斯对中国的访问落下帷幕,但两国之间在建交50周年框架下的文化交流仍然在继续,今天的节目要介绍的就是在法国泰勒基金会,法国巴黎市政府九区政府联合邀请和举办的两个展览“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和“目光所及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展:中国在巴黎.

网络照片 DR
广告

两个展览由中国著名雕塑家田世信先生推荐,其中“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 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策划,这次展览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19人,青年艺术家占据主导地位, 本 质在于将当下中国活跃的,有试验性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发掘出来。展览将与2月28号结束,有兴趣的听众可前往观看。

田世信先生是中国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两个女儿田园和田禾都女承父业,从事艺术创作,其中田园是画家,田禾是雕塑家,她这次带来的雕塑作品“泡泡系列”十分惊艳,而田园此次参展的油画则呈现出雕塑般的力感。

田园也是此次在巴黎两个展览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她接受法广专访,首先她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组织情况:

田园的绘画作品之一
田园的绘画作品之一 田园提供

田园:我在法国生活过八年多 ,经常参加展览。这次的展览也是一个特别的机缘,因为我的父亲田世信之前也和秋季沙龙谈到希望提名让一些中国的雕塑家来法国进行展览,在这次举办的两个展场上都分别由十几位雕塑家和画家参展。雕塑家除了我的父亲以外,还有中国雕塑院的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其余都是年轻的艺术家。

我刚到法国的时候,曾经和秋季沙龙组织过一两次这样的展览,当时参加这类展览的一批雕塑家现在都是中国雕塑界的中尖力量。在中国从事雕塑其实并不容易,因为雕塑创作的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也比绘画大得多,所以一些年轻的雕塑家在学校毕业以后,因为各种原因的拖累就会该行做别的事业,所以在雕塑界能够坚持下来的年轻人非常不容易。我父亲和妹妹都是从事雕塑,所以,由于这些特殊的机缘让我和法国的艺术界有些交流,通过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平台的介绍,能够给更多的青年雕塑家展示才能的机会,来鼓励和帮助年轻的雕塑家。这就是我父亲组织这次展览的初衷。

法广:田园,你自己不从事雕塑,但这次展出的作品我认为画面上也充满雕塑的力感……

田园:欣赏一幅画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也可能石受到父亲的影响,所以在造型上着力较多,所以就会让人感觉造型比较硬。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您一个,以前也有人说我的绘画不像是女人的画,形体感比较强。

法广:请介绍一下您父亲田世信先生的作品和经历。

田园:我父亲今年74岁,在八十年代中国开始经济改革开放的时候,他四十多岁,由于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所以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几乎没有自己创作的空间,但是因为当时他又有自己家庭出身的原因被分配到贵州工作,离权力中心北京比较远,所以可能就拥有相对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所以他从九十年代初就连续在一些美术馆举办个展,由于他的作品打破了过去主旋律的格局,所以也引起了一些轰动,给后来的雕塑创作带来一些新意。
雕塑实际上是非常需要体力的工作,但他的精力和体力都比较好,所以每隔几年都还是举办大型的个展。

中国当代艺术在走上国际化的开始就面临着西方当代艺术权利中心的“选择”和“被选择”的命运。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分享异国情调的同时,开始关注在中国这一特殊体制下的特殊艺术形式,这恰恰也暗合了国际艺术商业化的需求。如何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可能是艺术家们都难以回避的话题,年轻的雕塑家田禾的泡泡系列在玻璃和陶瓷两种材质之间找到巧妙的结合,在材质的张力中,传达人生的本质,请听她自己的介绍。

田禾作品:泡泡系列
田禾作品:泡泡系列 田禾

田禾:《泡泡系列》是我这几年主要的创作,从形式上主要是寻求运用一些新的材料,从创作方式上来说还是用的比较举行的形式,但是也希望通过一些具象的方式,在形式上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可以更贴近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创作是为了把话说清楚,但是创作如果是把同样的东西一直说同样的话就不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所以就用了新的材质的介入来更好的表达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让我想表达的东西,所以用了玻璃,彩绘放在一起,希望做出一种新的感觉的东西。

法广:这么多的材料放在一起是否想说明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和混合的时代?

田禾:有这样的因素,但同时我认为还是在寻求人……因为所有的材质都是一种语言表达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做出来的东西给人的感受,现在在中国大家都能感到贫富差距很大,社会的各种碰撞都很清晰,但是我认为所有的作品都想表达人的权利的问题,希望大家在看到我的作品的时候有一定的启迪,看到的时候可能就会让人想到自己的梦想以及梦想的权利,这是我想说的话。因为每个人看到这些“泡泡系列”雕塑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小时候吹的肥皂泡的场面,而在那个时候,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东西很美好,不会想到自己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情况,会有一种很纯粹的感受,所以就用这种形式来表达。

法广:感谢田禾的介绍。

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么过去几十年在世界上取得的影响力以后,现在的艺术家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实际上也不简单,但无可否认的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中国社会和民众带来的某种失衡和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恰恰又带给了当代艺术艺术家们新的艺术创作资源,中国和西方收藏家有哪些区别,田园就自己的感受做了介绍:

田园;因为中国现在整体上是一个相对比较浮躁的社会,在封闭了这么多年之后,经济在短时间内突然繁荣起来。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但是作为一个在两种社会生活过的人来说,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欧洲和美国人以前都普遍喜欢大汽车和房子,但是现在则更加关注环境的意识可能更浓,但是中国以前物质相对贫乏,所以中国在目前对物质追求的心理相对是比较强的,这可能是每个国家在一个发展阶段都不可避免的过程。

具体到艺术类来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创作者,我的感受是法国或欧洲人他们从小有文化的氛围,没有像中国这样大的断代过程,所以在收藏上也有一定的家族延续性。比如西班牙的一个收藏家族 ,他们家里有相当丰富的名画收藏,但也是从祖父开始一直到孙子,都不断在改变收藏风格,一代代相传下来的。

据我自己跟一些欧洲人或收藏家聊天时就发现,大部分人收藏都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购买艺术作品还是为了自己赏心悦目,至于这些作品将来是否会大幅增值并不是他们很关注的问题。

当然一些上档次的画廊会向顾客推荐好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人也许会购买一些艺术品,几年后价值不增反降,所以实际上并不仅是一个逐利,而是会从赏心悦目这个角度来考虑,会考虑这个艺术家在思想或创作领域给文化作出了那些贡献等,然后从这些角度定位自己的收藏。

法广:法国的艺术圈用何种眼光来看待当代中国艺术家?

田园:其实中国艺术家现在的整体水平不错,相对是不错的,比如参加这次的油画展的很多都是知名的艺术家,所以法方还是觉得很惊喜,认为相当不错。也和一些在全球走动的艺术商人咨询过看法。过去中国相当有名的艺术家,和中国有国际声誉的张晓刚和岳敏君等艺术家的风格不一样,但法国观众的反应还是不错的。也就是说,艺术在每个阶段都会推陈出新,过去的"政治波普"在某个时段满足了大家的最高视觉欣赏后,人们在看到新的风格和作品后也会感兴趣,过去的东西的确不错,但是有新的艺术出来,必定还是会受到欢迎的。

感谢田禾和田园接受法广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