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世界报

中国将西方价值观清除出高校课堂?

发表时间:

2月3日法国《世界报》在头版突出的主题有:法国杜省立法选举补选活动首轮投票之后,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所面对的尴尬选择、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的法国前社会党要员斯特劳斯•卡恩涉嫌参与卖淫生意案开庭、希腊激进左翼政府在债务问题上与欧盟的对峙、乍得军队对伊斯兰激进团体博科-圣地展开军事行动等等。该报驻东京记者也针对第二名日本人质被伊斯兰激进团体杀害事件,介绍安倍晋三政府外交政策面对的压力;该报驻京记者Brice Pedroletti 则简短报道了中国教育部长近日有关高校宣传思想教育问题的讲话及由此引发的争议。

法国世界报
法国世界报
广告

《中国,将西方价值观清除出高校课堂》,《世界报》驻京记者针对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近期的一次讲话介绍说,中国高校的教授们必须老老实实的,他们被要求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传播西方价值。文章指出,对于那些中外合作的研究中心来说,邀请西方政治学者的程序越发困难,有消息人士向该报记者透露:这样的邀请今后需要十个人签字,还要经过校党委批准。但这篇文章指出,这位曾经是大学校长的教育部长以前的立场并不是这样。早在2011年,他曾经号召中国的大学不要害怕对西方开放,因为这样才能让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有竞争力。袁贵仁两个立场截然不同的讲话于是在微信群里广泛传播。《世界报》文章认为,袁贵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的言论显示出中国政府重新掌握了对大学的控制。为了杀一儆百,一些有影响的学者被辞退,另一些人则受到各种压力。提倡“中国梦”的习近平在去年秋季曾提出知识分子要传播正能量。1月25日,中央党校刊物《求是》曾发表一篇文笔拙劣的文章,抨击北大宪政学者贺卫方,指责他宣扬西式的法治国家是在诋毁中国的司法体制。贺卫方近日回应教育部长的讲话,认为,这种扼杀自由的讲话远比几位学者的言论更有损党的形象。多名其他学者也都纷纷表达不满,北大教授沈岿提醒说,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跨洋过海”来到中国的。

人质事件:日本卷入中东风暴

接连两名日本人质被伊斯兰国组织杀害在日本引发了围绕首相安倍晋三外交政策的争论。《世界报》驻东京记者在文章中指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日本人看中东地区的冲突就像是隔岸观火。但两名人质被斩首杀害,日本人无论是从地理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都失去了这种令人心安的距离感。在人质遇害的震惊中,部分舆论支持首相的强硬立场,但也有人批评安倍让日本卷入了一场遥远的冲突,批评他没能救出人质。原本相对远离激进伊斯兰团体恐怖威胁的日本,如今身处第一线。日本人意识到此前的和平形象已经不能保护他们,他们已经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世界报》文章认为,两名人质遇害将会对日本的中东政策以及国内政治产生影响。到目前为止,日本外交在中东问题上一直十分谨慎,与美国和欧盟的政策略有不同,但如今,日本需要明确外交立场。在国内,人质事件将使舆论更加两极化,一部分人支持安倍晋三修改和平宪法的主张,以方便日本参与境外干预;另一部分人认为安倍晋三的所谓“积极为和平做贡献”的政策正威胁国家安全。安倍自2012年重回政权后,在外交领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并且刚刚增加了国防预算。两名人质遇害不仅提醒日本人这种大国雄心带来的风险,也凸显出日本缺少兑现这种雄心的能力,因为拒绝与恐怖分子谈判的美国影响很大,也因为日本缺少应对类似危机的经验,而以关押在安曼的恐怖分子交换日本人质和被俘的约旦飞行员的要求又将约旦卷入这场危机,使得形势更加复杂。日本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在中东的政策就十分谨慎。但对于恐怖分子来说,日本如今已经加入到了讨伐伊斯兰国组织的队伍中,西方盟友开展军事行动,日本保证人道援助和经济援助。东京则努力将人质事件与安倍晋三强化日本军事能力的努力区别开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