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钓鱼岛之争中方外交得分

发表时间:

中日峰会从虚拟走向现实。如果在最后关头不再出现周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亚太经合峰会期间举行峰会。这是中日领导人两年来首次峰会。几乎所有日本媒体都在报道此事,有些直截了当地使用的是肯定语气,有些在肯定中使用了或然语气。从舆论看,之前的悲观预测已全然不见。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这应该说是北京的一个重要斩获:至少,两年多来围绕钓鱼岛的这场“争夺战”,中方先胜一局。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自从两年前日本政府把其实际管理的尖阁诸岛北京命名的钓鱼岛“国有化”以来,双方的关系无可遏止地滑向危险的深渊。北京从此派舰“常态化”巡逻钓鱼岛,与日本的实际占领对抗。随后,中方单方面公布东海防空识别区,把钓鱼岛囊括进去。不仅中日关系更形紧张,连带中美关系也十分紧张。各方都希望缓和这种紧张的、有时几乎擦枪走火的危险关系。北京为此提出的条件是:日本要承认中日双方“对钓鱼岛有不同主张”。即承认钓鱼岛存在着主权纠纷。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安倍首相要保证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以上两点,一涉及现状,一涉及历史。第一点紧迫性更高。所谓承认对钓鱼岛有不同主张,事实上就是要打破日本拥有该岛的那种“天经地义”的当然立场。但是,这对事实管辖钓鱼岛,并已把钓鱼岛“国有化”的日本当局来说,答应中方的条件无疑等于不拒绝中方对钓鱼岛的主权宣示。但是,现在看来抛去文字游戏或者说有意含糊的成分,应该说日方对中方的要求作出了让步。

新华社发表的所谓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共识的新闻稿中,最关键的是第三条。“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中国多数媒体在发表这一报道时使用的题目是:“中日就改善关系达成共识,日承认钓鱼岛有不同主张”。

不过,共同社引用日本外务省文件报道时强调:“日本承认尖阁局势上存不同主张,日中首脑会谈或将举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1月7日晚就该岛局势指出:“近年来处于紧张状态,中国方面有中国的想法。”他还表示,“将在首脑会谈中提出,应启动预防偶发冲突的危机管理机制”。安倍的讲话似乎和新华社上面提到的中日共识没有多大区别。而且,日本外务省提供的文件也显示,日中双方有关尖阁诸岛,就“围绕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达成了一致。

但是,在如何解释“不同主张”的时候,如果说中方直截了当地把不同主张解释为对钓鱼岛主权存在不同主张,中国官媒更引用权威专家的话指,“第三点涉及到了领土主权问题”。而日方外务省官员则强调“不同主张”是指对围绕尖阁诸岛发生的紧张状态。而日本的立场比起原来完全没有倒退。这一说法就有了相当的外延。而且,星期五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还坚持说,对中方前述提及的两个条件“日本的主张完全不变”。

这些说法或应视为向国内交代的外交用语。当然,这种模糊的用词为双方今后的行动预留了一定空间。但至少有一点是清楚无误的,双方的“共识”只字未提靖国神社。这一方面可视为是中方对日方的妥协,以换取把前述“不同主张”写进文件;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如果中日峰会得以成功,安倍晋三今后自不会或者轻易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而且,即使在中日关系十分紧张的时刻,日本首相是否亲自参拜靖国神社都是相当费思量的一件大事。

两国政府尚未出面证实习安会将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进行,但双方发表的内容极其相近的文件证实了举行峰会的程度极高。美国方面也没有证实在奥巴马将要出席的亚太经合峰会期间会有中日峰会,但美国国务院对中日双方各自发表的声明予以赞扬,认为这勾勒出双方关系将会改善的前景。

此间的一些分析也认为,尽管双方发表的声明用词还比较模糊,也没有清晰地列出纠纷为何,但北京显然在外交上得分。因为直到前述声明发表前,日本都拒绝承认尖阁诸岛存在“领土纠纷”,现在,东京首次承认双方存在不同主张。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