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反间谍法明确界定间谍行为

发表时间:

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通过了反间谍法、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等,并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两份主席令予以公布。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除通过了上述两案外,也通过了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宪法日”的决定,及关于民法通则第99条第一款,婚姻法第22条的解释。

人大常委会本次通过的法案与解释都与中国第18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轴“依法治国”有关,但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反间谍法。

反间谍法明确规定间谍行为以及法律责任认定

路透社北京消息,中国的反间谍法对间谍行为进行明确定义,指出为间谍组织招募人员等六类行为为间谍行为,这是中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

反间谍法以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为基础,突出反间谍工作特点,并注意与相关法律的衔接。该法分为总则、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的职权、公民和组织的义务和权利、法律责任、附则五章,共四十条。其中,反间谍法参照现行国家安全法对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表述和刑法有关规定,对间谍行为的定义作出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列出六大间谍行为

该法指出:本法所称间谍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互勾结实施的下列行为: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三、为间谍组织招募人员的;四、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五、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六、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在间谍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方面,该法规定,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间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该法要求,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反间谍工作职责获取的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材料,只能用于反间谍工作。对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密。

另外,对于现实中,智能手机等常见电子产品也能用于窃听、窃照的问题,该法对“专用间谍器材”的范围进行界定,以防止执法随意性。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专用间谍器材由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

据知,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2月2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同时废止。

本台常驻香港特约记者曾转引《明报》消息,该报引述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称,现行“国安法”名不副实,是一顶大帽子戴在了一个小个子的头上,“在法律名称上用了‘国家安全’一词,但内容却只是国家安全中的很小一部分内容”, “实为‘反间谍侦查’的法律”。学者也研判道,此次制定并通过了反间谍法是为新的国家安全法铺路。

“信息战”规模在不断扩大。网络间谍的作用也在不断增长,控制网络敏感信息的问题日显突出。对反间谍的日益关注是当前中国政府执政的一大特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