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卢沟桥事变与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的不同启示

发表时间: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7周年的纪念日,中国官方以罕见的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其他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一同前往位于北京郊外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纪念馆参加今天的纪念仪式,中国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官媒都对纪念仪式进行现场直播,这在同类的纪念活动中实属罕见。分析家普遍认为,中国这次高规格纪念“七七”事变,与日本在本月初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有关,高规格纪念的目的显然是要向日方施压。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习近平今天在纪念仪式上发表演讲,他在讲话中不点名地严厉地批评了日本。他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另外,今天的中国官媒都以同一色调发表抨击日本政府的社论文章,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也以《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发表社论文章,批评日本从否认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亡灵,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指出“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復燃的危险。”社论还特别强调说,「中国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人民日报》还在一篇题为《决不容日本的 战争基因复活》的文章中指出:“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了,却让德国站了起来,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日本是选择尊重历史、认真悔 过,还是肆意妄为、自取败亡?历史的审判就在眼前。”

 说到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天结束对四川成都的访问抵达北京,这被不少观察家解读为是北京的刻意安排,借默克尔访华之际再度从侧面批评日本。尤其是默克尔上周末访华行程确实有些出人意外。包括德国媒体在国内的国际媒体原以为习近平上周访问韩国,本周访问巴西,因此默克尔访华很可能应该安排在七月中旬。而且默克尔先抵达成都再访问北京的日程安排看来也绝非偶然。香港苹果日报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的标题就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抵京,北京借默克尔反日。文章指出,今年3月习近平访问德国时曾希望参访二战纳粹大屠杀纪念馆,试图借此批评日本对历史问题缺乏反省,但遭到德国方面的拒绝。然而,默 克尔访华首先访问成都再抵达北京,而且抵达北京的时间正好是七月七日,舆论认为中方借机「抽水」。文章引述北京外交学者认为,默克尔此时访京无 论是否参与中方纪念活动,都具有象征意义,这都象征着默克尔认同中方的抗日历史。

 事实上,无论默克尔抵达北京的日子是否是中方刻意安排,北京借德国来批评日本这已并非首次。然而,北京似乎很少提到在法德和解的过程中法国方面的积极立场。就在北京高规格纪念七七时间77周年的前夕,法国上个月也同样隆重举行了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而这两次纪念活动所传出的信息却截然不同。

记得2004年6月6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邀请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希拉克给二战老兵授勋之后,在演讲中特意解释了邀请德国总理出席的原因。他说:“60年过去了,无论你们还是我们,都不曾忘记那个决定欧洲和世界命运的时刻。60年前的今天,这里是血与火的战场,但这里更是新生的开始  欧洲联合起来,以及支撑这一合作的和平、民主、自由的理念,正是从此产生的。我希望德国与我们一同记住自由的理想重归这片大陆的那些时刻。我们树立起法国与德国和解的榜样,是为了向世界宣示,仇恨没有未来,通往和平之路永远开放。今天,德国总理的光临,再次见证了我们为实现民族和解所作的长期努力取得了效果。”
希拉克讲话中有一句话特别令人难忘,他说,仇恨没有未来。

 同样,法国现总统奥朗德上个月也在西方杯葛普京的背景下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强调与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观点相左并不能抹去俄罗斯士兵在二战中的功绩。将普京与俄罗斯人民区别对待。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还促进了普京与乌克兰新当选总统的首次会面,虽然此举或许对改善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启动任何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向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法德和解的模式为何不能被中日所效仿?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法德之间历史上历经了多次战争,今天又如何得以一笑泯恩仇?法德和解的关键是宽容、反省、对话和理解,而这些理念同样也是衡量中日是否能够和解的尺度。下一步要看的是日本能否像德国那样彻底地反思历史,以及中国人可否展现出同法国人一样的气度和胸怀。

如若不然,正如东京大学法学教授高原明生所分析地那样,中日不但存在短期的利益争端,而且还存在长期的不可调和的战略冲突。这就会使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急速上升,导致恶性循环,并由此进入了一种“斗 争模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