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法国艺术专家谈中国当代艺术

发表时间:

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中国艺术家创造力和表现手法多样性也令世人注目。但对普通观众来说,从当代艺术作品中找到规律来理解各种思潮可能也不是简单的事。法国人卡罗琳娜∙哈-突克 (Caroline Ha Thuc)多年来从事当代艺术研究,并关注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东方当代艺术的发展,她在对众多中国艺术家,画廊和艺术展览策划人进行实地参访后,撰写出版了《2000年后的中国当代艺术》(l’art contemporain en Chine depuis 2000)一书,分类详细介绍中国当代艺术几大流派,对希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客观且全面的书籍。

《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封面 (任航摄影作品)
《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封面 (任航摄影作品) @网络照片
广告

法广:首先请您先介绍一下当代中国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卡罗琳娜 :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的时间有一个大概的时间上的界定。基本上就是从1978年的经济开放开始,在毛泽东去世以后,因为在当时,中国的个人有了表达的权利,也有更多的自由,而我在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的是2000年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因为我觉得从这时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画廊数量的增加,以及新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录像形式的出现,中国当代艺术从这时开始也变得更加成熟,发展方式也与以前有所不同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艺术潮流被称为是“玩世现实主义”,或者是“波普政治艺术”,但这些艺术形式可以说都还是毛泽东时代艺术的延续,因为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使用的表现工具还是他们在文革期间学到的那些东西,在文革期间,艺术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作用是宣传政策。那些艺术家们当年都画过毛泽东的肖像,所以即使是在毛泽东去世以后,在他们有了更多自由的情况下,还是继续画着毛泽东,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才完全去掉这种艺术遗产,也就是说找到新的艺术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在当代艺术出现后,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没有相应的艺术机构,没有画廊,艺术家们只好自己想办法来展示他们的作品,有时就在他们的家里进行,据说岳敏军甚至曾经把他的作品挂在森林里的树上展览等等。总之,在中国建成当代艺术的构架前后共用了20年的时间,所以对我来说,2000年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艺术也都出了“地下”阶段,政府也开始对他们感兴趣,当代艺术的展览也越来越多。

以上讲的是这些年来的背景。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定义,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是事,对我来说,最能表现中国当代艺术特色的就是它的令人惊叹的多样性,以及对自由表达方式的探索。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在很长时间内艺术都是为政府做宣传,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现在艺术就应该做到没有任何目的,或者是每个人自由地赋予其意义,因此就会出现很多艺术形式。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国社会失去了很多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他们就几乎是从零开始,所以就有很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他们可能没有可借鉴的东西,比如“艺术家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当今的艺术家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而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这样就一方面出现一种无序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会创造出多种艺术形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即使在欧洲,现在也没有了如此丰富非艺术创造性,在欧洲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时候会感到肩上的文化压力,他们会考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何种背景下来做等等问题。但中国的艺术家就不会想这么多,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艺术家们的工作室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些艺术家几乎就是一个企业主,我曾经参观过一些艺术工作室,里面有超过一百人在里面工作,比如,一个叫张洹的艺术家,他说自己就像是自己庙里的住持,他向他的工人发工作的指令,制造出来的就是一些大型的艺术品,雕塑等。这是一种类型。

另外一些艺术家则选择回归传统的道路,他们用书法,水墨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简直就有点象手工艺家。也有一些艺术家使用新的传媒方式,包括录像等。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艺术家的类型十分丰富。可是说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特色。

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说这些中国的艺术家都不愿意被禁锢在一种文化里面,当我问他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是中国艺术家,或者中国的艺术特点在哪里时,他们都说,自己当然有中国的文化,但同时也能感觉到他们希望创作出具有普世价值的艺术来,而不是被归入“中国艺术家”这个类型里。

法广: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当代的艺术家是在90年代被外国人发掘出开,走向世界艺术市场,而且也让中国艺术家的市场行情以及知名度大增,那么现在中国艺术家们有没有走出这种特定局面的意愿,如果有的话,他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卡罗琳娜:艺术市场化自然不可避免,中国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所以当然我们总能找到一定的商业性,但是和西方比起来,中国的艺术市场有一种真正希望独立的意愿。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收藏家也越来越多,而中国本土收藏家会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但他们的眼光和标准与西方人不同。所以也就让中国的艺术家们不再只依靠国外的买家。当然,你说的对,的确是外国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但他们也从某种程度上鼓励了中国艺术家们进入我们可以看到的当时的那种艺术类型,比方说,毛泽东的画像等,这实际上很有局限性,有时候对这些作品的诠释会出现政治的东西,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对这种趋势有不少批评。

现在年轻的艺术家们对主流的意识形态提出疑问,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出很多问题,他们不想让艺术成为某种权利的工具被利用,包括西方,或中国的,他们要的是绝对的自由。

而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现在有其他的人购买他们的作品,所以他们就可以有自由的创作空间。

法广:在卡罗琳娜这本书的封面上,是一张有三个裸体女孩的照片,而在书的主页里,也看到不少艺术品中有裸露的人体,她认为这这种表现显示的是中国当代艺术试图突破中国传统,也是中国人的观念与裸体关系的变化的表现

卡罗琳娜:中国人与身体的关系的确比较特殊。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于连曾说过“不可能的裸体”这句话,在中国的艺术中,的确很难看到西方艺术品那样的裸体。裸体实际上也是当代艺术家们追求自由的方式,这也是我选择这张照片做封面的原因。

在九十年代,不少艺术家用身体来做行为艺术,实际上当时他们也没有工作室这样的条件,所以就出现了用自己拥有的东西来表现的方式,他们拥有自己的身体,就用身体来表达。实际上,身体充满了其他的很多含义,所以在艺术领域就有了新的角色,所以正在出现用身体来表现的新的方式,对我来说,这是自由的象征。有些艺术家告诉我,包括封面照片的创作者任航,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都还不能公开,他也不好意思告诉他的父母自己在用裸体人像搞创作,所以现在还有不少禁忌。所以现在我们处于解放身体的初期阶段。

法广: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很复杂,一方面他们想走出传统来表达自由,那与中国艺术家接触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这样的现象,他们真的能够完全摆脱传统吗?

卡罗琳娜:中国在整个二十世纪都是传统被不断批判和回归的过程。在1911年以后,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发展的障碍,要摆脱掉,后来又回到传统,给人感觉这是一个永远的游戏,这种游戏现在依然存在,但方式有所不同,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在共产党执政后被大量摧毁,以至于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还是一个问题,因为现在的传统文化是被重新创造的,失去了原来的涵义。所以他们诠释传统文化的方式就会出现很多自己的创造性,我想他们明白,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而是要将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拿来,用在当代的一书中。

卡罗琳娜目前居住在香港,她也开始着手对香港的当代艺术进行研究,她告诉我们说香港的艺术非常活跃,并不是有人说的所谓“文化沙漠”。

感谢卡罗琳娜∙哈-突克女士接受法广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