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半世纪劳教制度终废止 留下一串问号

发表时间:

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废止劳教制度和推广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仅引发民间热议,更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不过,废止劳教后的配套制度如何衔接、代替,仍然语焉不详。中国官方舆论也刻意以公关手法低调处理废止劳教的意义。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废止劳教:人大盖章无惊喜可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废止劳教和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具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为社会“松绑”,尤其是前者的象征意义更为明显。

劳教制度是中国从苏联引进,但具有中国国情特色的一套社会管制措施。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中期的“肃反”运动,而正式建立则是由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来确定。它最大的问题是,旨在剥夺人身自由,但并不经过法院审理宣判,而由行政法规规定,由公安机关决定执行。因此和后来的《立法法》、《行政处罚法》等一系列基本法律相冲突。

在警察权力的主导下,劳教制度不可避免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扩大化的滥用趋势。早在1961年,中国公安部就曾经承认“扩大了收容范围和收容对象…..生活管理和劳动生产上搞了一些超体力劳动,造成了劳教人员非正常死亡的严重现象”。而到了五十年后,从东北辽宁的马三家女子劳教所到西南重庆“任建宇案”等一系列滥用劳教事例,都表明这一制度具有根深蒂固的内在缺陷,无法通过当权者自身的三令五申来克服。

虽然针对劳教制度的批评质疑声音从未停息,而且近十年来逐渐汇聚成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尤其是大众媒体和维权律师群体围绕唐慧案、任建宇案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推动,但多年来始终处于民间社会“一头热”的状态,直到进入2013年后,这股舆论力量才激发了高层领导的回应。

2013年以来,中国中央高层已经多次释放“废止劳教”的信号。1月7日,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中央已经研究,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停止使用劳教制度。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有关劳教制度的改革方案,年内有望出台。而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在党政高层做出实质性的明确表态之后,被称为“橡皮图章”的中国人大最终完成程序,为这一延续近六十年的制度划上句号,因此对公众舆论来说,既无悬念也无惊喜可言。

从“苛政”直接跨越到“懒政”?

但是,在官方披露更多信息之前,目前是否存在一个稳妥可行的制度变革“路线图”却值得怀疑。根据28日官方媒体以简讯形式透露出的信息,劳教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在劳教制度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教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决定自28日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条简讯传递出两个不无冲突的信息:一是在28日之前做出的劳教决定仍然有效,具有合法性,此前被收押劳教的人员必须服从,这项规定旨在从形式上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也不难理解;但另一方面,在28日之后,劳教制度即刻废止,被羁押人员解除劳教,剩余期限不再执行。换言之,无论原判是六个月还是四年,劳教期限都将被“清零”。

按此规定,这项新政颇有“大赦天下”的意味,各地劳教所即将处于“大门敞开”的状态,无论被劳教人员此前因为何种原因进来,都即将重获自由。对于上访者和法轮功学员等本身算不上违法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拨乱反正的待遇;但对于因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具有实质违法性的人群来说,在全国统一的社区矫正制度缺失的背景下,这种立竿见影的改革措施却暴露出空档,有“懒政”之嫌。

海内外媒体此前曾经担心,废止劳教后,社区矫正制度可能成为变相的劳教,但如今的情况是“未立先破”,制度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具有实质违法性的人群在此次解除劳教后是否继续接受社区矫正,目前尚不明确。而被劳教人员此次中止羁押回归社会后,又如何进行就业辅导、心理干预等重新融入社会的配套措施,同样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五十多年下来,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劳教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到干警编制,都成为维稳体制不可忽视的部分。劳教废止之后,这部分机构和人员如何安置,拟议中的劳教所向戒毒所转型如何落实,目前都缺乏明确的方案。

“习大大亲民秀”对冲废止劳教意义

尽管劳教被正式废止,但这一制度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造成了大量的血泪故事,尤其是以今年披露的辽宁沈阳马三家女子劳教所最令人发指。揭露黑幕的《视觉》杂志文章和独立影片《小鬼头上的女人》仍然被宣传部门所封杀。面对沉重的历史旧账,中国官方也采取了低调处理的手法,没有将废止劳教作为“善政”而大肆宣扬,以免刺激出更多的负面评论。

相反,在同一天,各大官媒在网站头条广泛宣传的是“习近平排队买包子、还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等亲民秀。但这种手法让人不难想起此前已经被广泛报道的奥巴马亲自买汉堡、拜登访华吃炒肝、骆家辉用折扣券买咖啡等花絮,因此在微博上被网友讽刺为“史上最强模仿秀”。更有网友把《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两年前暗讽 “拜登在北京小店吃碗面,是安保上很昂贵的爱好”的微博重新翻出来,坐等后者自圆其说。

此外,官方媒体广泛宣称“多位网友”偶然拍到习近平吃包子,但根据微博照片水印显示,几乎唯一来源是一个名为“四海微传播”的帐号,该帐号发布的629条微博中,绝大部分是转发,原创微博仅占十分之一,而且与官媒帐号、政务帐号互动频繁,还参加了此前国信办邀请网络名人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活动。更富有意味的是,该帐号注册后发出的第一条原创微博就是为“习近平打车事件”辟谣。此次发表习近平吃包子照片后,该帐号第一时间与@人民日报 @头条新闻 @央视新闻 @新华视点等官媒互动求转发。

对此,德国网友“雷克小流氓”用简洁而意味深长的中文表达称:奥巴马去吃汉堡包,媒体报道,中国网友很吃惊。默克尔去买菜,媒体报道,中国网友很吃惊。习近平吃包子,“网友”报道,中国“媒体”很吃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