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周末文摘

抽丝剥笋细看禽流感

发表时间:

截至4月9日晚间,中国国已发现并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28例,其中死亡9人。世卫组织表示,从理论上说,任何具备感染人类能力的动物流感病毒有可能造成传染病大流行。不过,流感(H7N9)病毒是否会造成大流行还是一个未知数。《新华网》刊出了较详细介绍这次禽流感的文章:抽丝剥笋细看禽流感。

广告

文章说,世卫组织表示,目前尚不知道人们是如何感染到H7N9禽流感病毒的,而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表示,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国家卫生和计生委正在组织疫苗研究。通常流感疫苗研发期需要6个月到8个月,但对这种新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文章引述医学专家表示,在H7N9禽流感病毒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认知和资料,抽丝剥笋,仔细分析该病毒,对预防病毒传播、有效治疗疾病将大有裨益。

禽流感不断闯入人间

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多年的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晧东在接受本报记者採访时指出,禽流感病毒不断闯入人间与生态环境、病毒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蔡晧东表示,在生态环境方面,首先是禽流感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禽流感病毒原本在禽类动物(特别是野生水鸭和野生禽类)中流行。而近十几年来,禽流感病毒在饲养家禽中暴发流行的情况越来越多。自从1959年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暴发记录以来,前20年仅有4次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记录,后来的20年有13次,最近的7年发生了7次。禽流感在家禽中暴发的次数越多,病毒越容易跨越物种闯入人间。

禽流感暴发增多的原因有人认為与家禽產业的飞速增长有关。以前,家禽的饲养多採取小规模庭院的饲养方式;但现在,在大型养鸡场内,成千上百只鸡聚集在一起饲养,只要有一只鸡被感染,则很容易导致养鸡场所有鸡感染。以前,鸡大多是散养,吃天然食物,生长缓慢,抵抗力强;而现在人工饲养的鸡虽然长得非常快,抵抗力却非常低,一种病毒侵入很快就能致死,成為高致病性病毒。鸡容易得病了,感染人的风险当然也增加了。

禽流感病毒能在多物种中流行

据蔡晧东解释说,病毒感染人类或动物,首先要和被感染细胞表现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才能钻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感染。这种能和病毒结合的蛋白质被称為“受体”。流感病毒的红细胞血凝素是专门负责与感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因此,人们称其為病毒感染的“开路先锋”或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人类与禽类细胞上的受体差别是很大。所以,流感病毒家族的成员各自有各自的“领地”。一般来说,禽流感病毒不会轻而易举地直接感染人类,或在人类中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但是,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在多物种中流行的病毒,尤其是禽流感病毒。尽管它们常常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但有些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存在与禽流感病毒结合的受体,因此它们有时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借助一些哺乳动物為“跳板”,逐渐进化成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例如:它可以先感染猪、猴子等哺乳动物,使自己逐渐适应哺乳动物体内的环境,再经过“二次跨越”感染人类,有逐渐“学”会感染人的本领。已有证据表明,引起1918年世界第一次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是先在1910年由禽类感染了猪,然后再由猪把病毒传染给人类。

流感病毒极易变异

流感病毒又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异的病毒。不仅在病毒復制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復制错误,而且容易插入或被插入其他流感病毒的基因。”蔡晧东说。

有时,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也会同时感染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猪或其他哺乳动物就可能成為两种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在猪体内发生基因重配,禽流感病毒“嫁接”给人流感病毒,成為一种能够感染人类的新流感病毒。人们发现1957年和1968年世界第二、三次人类流感大流行时流行的病毒株,就是人类与禽类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的,而且证明这些病毒是在猪中重配并先在猪中引起流感流行,然后才感染人类的。

目前,中国已经发现,这次在中国病人身上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与之前在禽类身上发现的病毒相比,基因序列已经发生了变化。两个基因片段来自禽类H7N9病毒,另外六个基因片段来源于H9N2病毒。

蔡晧东认為,这很可能是病毒发生了基因重配,重配后的H7N9保留了原来H7N9禽流感病毒的外部形态(即:病毒表面的红细胞血凝素“H”和神经氨基酸酶“N”),而内部的6个基因片段全部来源于H9N2。在国内和香港,H9N2型禽流感病毒已经有发生感染人的报道,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很可能通过与H9N2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

禽流感越来越容易感染人类

禽流感病毒的物种间差距逐渐缩小。最近,许多科学家发现,禽流感病毒越来越容易感染人类了。

蔡晧东介绍,有科学家发现,人肺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也携带有禽流感样病毒的受体,所以,禽流感病毒有可能直接感染人类。后来,又有人发现,人流感病毒虽然不能与鸭的上皮细胞结合,但能与鸡的上皮细胞结合,而且还在鸡的肺组织中发现了人流感样病毒。如果如此,禽流感病毒似乎有可能不借助其它动物,直接在鸡的体内和人流感病毒“嫁接”了。

以往,禽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禽类动物的肠道,因為禽类动物肠道的温度是禽流感病毒最适合復制的41℃,而人的呼吸道温度只有33℃。但最近科学家发现,某些以前主要感染鸡肠道的禽流感病毒逐渐从鸡的肠道上皮向呼吸道上皮转移,而鸡的呼吸道中的温度与人呼吸道的温度比较接近,这可能使禽流感病毒发生人类环境的“预先适应”,為逐渐进化成流感病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分三类

文章说,虽然禽流感病毒的各种亚型都可能有致病性,但不同亚型的毒力是不同的,大多数病毒仅造成禽类无症状的不显性感染。按照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的致病性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蔡晧东说,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部死亡,危害极大;低致病性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產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產生病毒抗体。一般认為,毒力较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容易感染人类,这类禽流感病毒多為H5和H7两种亚型。

近几年来,在全球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确实属于高致病性的。在感染人类之前,常常已经造成当地禽类动物中的暴发流行,导致许多禽类动物死亡。那麼,本次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否和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样,也是一种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呢?

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各不相同

据专家蔡晧东说,“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某些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变异為高致病性病毒株,并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例如1994年5月,墨西哥的鸡群中流行H5N2型低致病性禽流感,但到了1995年初,该病毒突然变异成高致病性病毒株,在墨西哥暴发,波及了12个州。而北美洲分离到的H7N3型禽流感病毒有的属于高致病性,有的又属于低致病性。

2008年H7N9型禽流感病毒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认為它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但是,就在今年3月,美国亚特兰大的贝尔瑟医生和他的墨西哥、智利的合作者在病毒学杂志网站在线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现近些年来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增强,对老鼠和雪貂的致病性增加,这可能是它準备向人类进军的一个信号。

蔡晧东强调:“一种病毒对禽类动物的致病性高低,不等于对其他物种或人类的致病性也是一样的;即使在禽类动物之间,一种病毒对不同的禽类致病性也不同。”例如,有科学家发现,对鸡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对鸭子有可能不致病或只引起轻微症状。在不同的物种中更是如此。对禽类动物低致病性的H7N2型禽流感病毒对老鼠却有很高的致病性。而H9N2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普遍存在,对禽类的致病力较低,但却发生了人类感染的病例。

近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上海市送检的松江区沪淮农副產品批发市场鸽子样品中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為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与H7N9禽流感病毒人分离株高度同源。蔡晧东说:“这就证明,H7N9型禽流感病毒很可能来源于禽类动物流行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但它对人类的毒力却很强,可以导致人类发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甚至死亡。”

对禽流感病毒要保持高度警惕

蔡晧东提醒说,如果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是高致病性的,在人感染之前,则会造成大量禽类动物生病、死亡,人们很容易发现其流行。如果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不是高致病性的,禽类动物感染后则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不仅常常被人们忽略,而且难以预防。

2006年2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目前看来,禽流感病毒的病原体已经发生突变,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因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蔡晧东说。

人类為了生存在不断地改造世界,病毒為了生存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蔡晧东表示,尽管本次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如何跨跃到人类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永无止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