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中德建交40周年 德外长对中国说谢谢

发表时间:

10月11日,中国和德国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中德建交40周年庆典。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在庆典上高度赞扬了德中关系,说两国关系乃是“一个令人紧张又兴奋的成功故事”,并对中国为欧洲摆脱欧元危机给予的扶持表示了感谢。中国外长杨洁篪则措词谨慎一些。他赞扬德中关系取得了硕果并“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都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

广告

为了适应“全球势力的重新分布”,德国还于本月12号在中国北部大城市沈阳开设了一个新的总领事馆。这是德国继香港、上海、广州、重庆之后在中国开设的第五个总领事馆。只有在美国,德国才有更多的类似机构。

回顾历史,德中关系也有许多曲折,也有战争的痕迹。满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中国沦为世界列强蹂躏的对象。侵华八国联军中就有德国。自1897年起,青岛沦为德国殖民地长达17年。1950年,新中国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东德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毛泽东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使中国与西方多年没有官方往来。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为打破中国被孤立局面,毛泽东不再一边倒。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同年10月11日中国与西德建立外交关系都成为中国化解冷战、接近西方的信号。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后,西德企业和产品逐渐打入中国市场,德中经贸逐步紧密并稳步升温。据新华社报道,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从1972年建交时的2.7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1690亿美元。德国经济能很快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与德中经贸兴旺有很大关系。

在政治上,双方始终存在各种分歧。1989年,中国镇压民运,德国和欧美一些国家一起对中国实行封锁,德中关系降到了冰点。中国人权问题从此也不断受到批评。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德国因此对中国也越来越重视。2010年,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启动了德中政府磋商会议机制。德中关系变得十分紧密。

在历史上,德国多位领导人预测到了中国的强劲发展并大力促进了德中友好。1975年,时任西德总理施密特首次代表德国访问了中国。科尔任总理时,加强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于1993年成立了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施罗德上台后,与中国打得火热,引发了德国的中国热。默克尔2005年上台后,虽然因2007年会晤达赖喇嘛一事使德中关系降温,但默克尔是个务实的总理,在人们不知不觉间早已开始亲近中国,结果使德国经济受益非浅,使德国继续保持了欧洲龙头地位。而温家宝则被德国媒体认为是对德中关系有巨大贡献的中方领导人。

虽然德中两国体制不同,两国在叙利亚、南朝鲜、西藏等问题上也都有分歧,但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尊重和信任以及相互合作显然还在扩大。两国文化和学术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德关系完全有可能更上层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