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人权

维权组织吁开放中美人权对话

中美人权对话今(23日)天起一连两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不少中国异见人士对「对话」不抱期望,香港市民支持民主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和维权网均希望,两国放弃密室对话形式,考虑吸纳维权人士意见甚或公开对话,相信这将有助改善两国人权状况。 

维权网公开质疑,中美恢复「对话」以来,除了对话,未能取得任何具体成果。
维权网公开质疑,中美恢复「对话」以来,除了对话,未能取得任何具体成果。 RFI
广告

根据美方公布,第十七轮「对话」将讨论有关法治、劳工权益、宗教和表达自由的议题,但维权网公开质疑,中美恢复「对话」以来,除了对话,未能取得任何具体成果,一些中国维权人士亦对是次「对话」不抱任何期望,因为中国本身无意改善人权,而国际压力亦不足。

维权网认为,若能向公民社会公开,「对话」不失为一个有用场所,例如会谈吸纳中国维权人士的观点和意见,并在「对话」后举行记者招待会,响应问题,加强改善的压力,而不是光引起关注。美方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波斯纳去年在「对话」后召开记者会是一个良好先例,期望美方明天开会后举行记者会交代会谈情况。

在1989年六四学运期间成立、近年有关注中国人权状况的支联会,该会副主席蔡耀昌亦向本台表示,中美均有人权问题,中国人权状况近年更有所退化,质疑「对话」成效。

他指出,目前中美人权对话流于形式化,是因为两国往往将经济利益凌架于人权之上,而「对话」又是闭门进行,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均无法参与及监察。故此建议让关注国际人权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对话」,以公开谴责它国侵犯人权情况代替所谓闭门对话,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权交流,以促成更广泛的国际人权监督机制。

另外,人权网同时提出一张12人名单,要求美方在会议中提出讨论,促请中方释放有关良心犯,包括伤残维权律师倪玉兰、不时「被失踪」的高智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受联合国工作小组关注的天安门学运人士陈卫、在外国网站发贴而被扣的陈西、组党及发表文章入狱的助理教授郭泉、李铁、刘贤斌、齐崇淮、朱虞夫、为统计汶川地震死亡学生人数而入狱的谭作人,以及坚持由日本返回上海维权的冯正虎。

中美人权年度对话由1990年开始,2002年一度终止,08年重开后,举行时间由一年至两年不等,今天召开的对话是第十七轮。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