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中美就空气质量大打外交战

发表时间:

中美外交战场最近扩展到空气质量的领域,路透社北京电稿指出,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周二表示,个别国家驻华使领馆应停止发布中国空气质量信息,他称此举违反相关法律,也不符合国际公约。

广告

受风力影响,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有所不同,但烟囱排放物、汽车尾气、灰尘和悬浮颗粒常常导致北京笼罩在雾霾中。中国官方数据往往报告“轻度污染”,但许多当地居民对此并不认同。

基于健康考量,美国驻京大使馆从2008年在屋顶上设置监测点,并通过推特(Twitter)每小时发布一次北京空气质量数据,具体来说就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颗粒物(即PM2.5)的监测数据,这类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其大。之后,美国驻上海和广州领事馆也采取了类似作法。

吴晓青进一步指出,这种做法违反有关规定,应当停止。不过他并未直接“点名”美国驻华使馆。吴晓青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外交人员有义务尊重接受国法律法规,不能干涉接受国内政。”他强调,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及发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属政府的公共权力。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呼吁,驻华外交人员应尊重中国法律法规,停止发布相关数据,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刘为民表示,如果外国驻华使领馆要收集此类信息,提供给其雇员和外交人员,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不应该在社会上进行发布。

对中国官方这项声明,美国驻华使馆在其网站上回应称,他们的设备不能用作普遍性监测,且从一台仪器收集的数据不能代表全市的水平。美国驻华使馆发言人包日强(Richard Buangan)称,在上海设立空气监测器是为给使馆人员保持自身健康的一个非官方数据。此外,包日强在电子邮件中对路透社表示,这与北京使馆向在北京的美国人提供空气质量数据的作法一致。

可想而知的是,对于美国驻华使领馆通过推特发布其对中国三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的独立监测数据一事,中国政府感到不满。据维基解密所公布的一份外交电文显示,中国外交部2009年曾与美国外交官员举行磋商会,中国官员在会上抱怨说,由于美国公布的北京空气质量数据与中国官方发布的不一致,中国人民很可能因此感到困惑。

当然,这与北京高层希望全面掌控信息流通有关。自2009年以来,推特在中国一直遭到屏蔽,但中国用户能够通过一些第三方移动应用来获得美国的上述监测数据。去年11月,数名中国知名人士以中美空气质量监测指数存在差异为由,发起了一项网络行动,敦促北京更加准确地监测空气污染情况。

两个月后,北京市有关部门才开始发布其监测的PM2.5数据,此前这一数据仅提供给研究人员。

有分析说,目前还不清楚吴晓青5号的评论因何而起,不过从评论的时间上看,他可能是在回应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最近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站一事。

美国大使馆对吴晓青的说法不予置评。但在昨天,美联社则援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克•唐纳(Mark Toner)的话报道,美国不计划停止这一做法。唐纳表示,坦率地说,空气污染在中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是个问题。

同一项议题,中国网友们也纷纷发表看法,一名网友写道,环保部为什么不好好监管环境?在这里死掐“内政”有什么意思?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播报全球天气预报干涉了其他国家内政?我们是在宣扬霸权主义吗?

中国在今年2月底时曾经宣布,计划在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加入PM2.5的读数,并将在2015年之前将PM2.5的监测范围扩大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但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数据能够被公之于众。相关后续也有待观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