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烟草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引争议

当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新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尽管先前的两次落选备感失望,但这次终于当选,也许高兴还不到半个小时,就立即招来网络和社会舆论的一片责骂和质疑之声。中选网上作者田大校的新闻综述文章说,对此,有网友发微博称其研究名为“烟草减害”,实为高效杀人;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则表示,谢剑平的当选是科学界的耻辱,其研究成果会误导公众,帮助烟草企业卖烟;前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也认为,谢的当选有违“法律”,相关的院士评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吸烟有害的宣传照片
吸烟有害的宣传照片 路透社
广告

民众普遍认为,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烟草专家”当选院士代表了什么,预示着什么?自然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最热门话题。新增院士名单公布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就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烟草院士”的出现不仅是控烟失败的表现,更是科技界的遗憾。对此,中科院资深院士何祚庥此前曾坦言,每逢两院院士增选期间,拉票都“很厉害”,尤其是院士候选人所在单位或地区的领导大多会亲自出面拉票,包括上门拜访和“写条子”等方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如果“烟草院士”是以这种方式当选的,就很可怕了。

不过,也有为谢剑平当选院士后备受责难而鸣不平的,比如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常委、这次也给谢剑平投了赞成票的魏复盛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烟草行业是我国的纳税大户,烟草税收对国家建设有重要作用”。对此,公众是否可以理解为,谢院士的院士头衔其实就是工程院奖给纳税大户的“奖品”呢?估计只有当事人和涉事单位知道,估计只有良知和良心知道了。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说,我国科研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是事实,可作为跻身科技“金字塔”顶的院士,应该是国内科技界的顶尖人才,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不敢说达到国际水平),这样才能服众。假如被科研成果之外的因素所左右(税收就是一个非常拙劣的理由),让一位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士混进院士队伍,不仅是对院士称号的亵渎,更是对科研体制的戕害。

此前,由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和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共同牵头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烟草制品能够带来巨额利税和庞大就业,但是它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更大。“毫无疑问,烟草业是得不偿失的黑色产业,现在哪怕仅仅从经济角度算账,也是如此。”对此,杨功焕说,用烟草业是纳税大户来证明谢剑平当选有理,明显找错了论据。是故,非但谢院士,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工程院等也应该直面公众质疑,平复公众对院士选举不公存在的焦虑情绪。

不过,《羊城晚报》则发表评论称,别把科学之争和道德之争搅在一起,别把对规则的不满和个体事件混为一谈。方舟子等人质疑其研究所谓“降焦减害”的成果,作为院士,谢剑平应拿出证据回应,这属于正常的科学之争; 至于将其贴上“烟草院士”的标签,认为这项研究本质上是助力烟草销售,那就属于道德批判了,已超出了科学领域。至于“烟草院士”、“杀人院士”、“科学界的耻辱”之说,更是拿道德标签说事,会搅乱本来的科学之争,也会掩盖问题的实质。

有些人认为谢剑平不配当选院士,和其成果有效性无关,只因其研究的是烟草领域,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当选工程院院士需要怎样的资格,研究领域是否应有所限定,公众民意是否应起到作用,在其中应占到多大比重,院士只是一个荣誉头衔还是有相应行政待遇等,都是规则问题。评论认为,目前甚嚣尘上的道德之争往往会掩盖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明辨是非的聪明人比做一个满腔道德热情的好人更管用,平和理性地讨论问题比挥舞道德大棒更重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