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公投和平协议将成为台湾总统选战主轴

发表时间: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广告

●上周马英九总统抛出震撼弹,主张「若要与对岸签署和平协议,台湾将先举行公民投票,通过之后才签」,似乎「将」了民进党一军。但这一周,事件继续发酵的结果,据说对马英九的选情反而造成不利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个令人意外的发展呢?

上周「台北一周」节目中,我们曾就这件事做过分析,认为马英九主张公投,会成为大陆的烫手山芋;而国民党也很得意,认为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国民党将会继续坚持公投的主张。不料,就在马英九提出公投的主张后,蓝绿阵营的支持率却开始变化,五天之内,马英九和蔡英文两位候选人支持度的差距,从马英九领先10%,一路下降到只领先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之前,蔡英文的支持度受到副手苏嘉全违法兴建农舍事件的影响,大幅落后,马英九提出和平协议,又提出要公投和平协议之后,大量占据新闻版面,对手农舍违法事件逐渐被淡化,民进党求之不得,趁机转移阵地,开始炮轰马英九的和平协议是统一的前奏;并且打蛇随棍上,进一步要求修法,规定未来两岸任何政治协商都要先通过公投才能实施,而蓝军不想修法,就在立法院里全面封杀相关提案,几个回合下来,民进党争取到基本盘的支持,马英九和蔡英文的支持度拉近到只剩5%。这样的发展,国民党应该是始料未及!

●国民党为什么要在立法院全面封杀民进党的提案?马英九总统不是也主张,洽谈和平协议必须要先通过公投吗?

其实这都是选举操作。马英九提出公投和平协议之后,蔡英文立刻要求和马英九见面,协商修正公投法,要求增加新规定,未来两岸任何政治协商,都必须先交付公投,她的理由是,台湾内部必须要有共识,才能开始两岸政治协商。总统府的响应则是,马总统早已说过,未来一旦符合三大前提,就是国家有需要、民意高度支持、并在国会监督之下,要和对岸签订和平协议时,一定会先交付公投。至于公投法现行条文,已经符合需要,实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修法,认为这是在野党的政治操作,政府不会随之起舞。其实,民进党之所以要求「任何政治协商都必须交付公投」,思维逻辑和陈水扁时代的「防卫性公投」一样,就是藉公投阻止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越来来近,让在野党也能有机会插手两岸事务;至于马英九这边则认为,和平协议和统一根本是两回事,充其量只是把目前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法制化而已,所以当国民党发现,民进党有意把这个议题炒热、炒大,就决定放弃「公投和平协议」的议题,不再和民进党纠缠了。

●有关和平协议,据说马英九又提出「十大保证」,所谓「十大保证」的内容是指什么呢?

国民党真的很怕民进党的批评。马英九最早是说,如果未来十年当中,当国家有这个需要,而且获得民意的高度支持,并且在国会的监督之下,他认为,台湾可以审慎考虑是否和对岸签订和平协议。后来民进党批评所「未来十年」就是统一的时间表,而且会丧失台湾的主权,马英九立刻加码,说出「公投不过,就不会签署和平协议」,可是民进党越闹越大,要求修法,规定两岸政治协商都应该经过公投,国民党拒绝,民进党又说,这就是照妖镜了,显示马英九说要公投都是假的。在民进党节节进逼之下,马英九最后又提出所谓「十大保证」,强调只有在这些条件都成熟,前提都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讨论和平协议,同时还必须交付公投,这十大保证,其实之前都讲过,包括一个架构、两个前提、三个原则、四个确保,现在把它汇总起来,叫做十大保证,显示国民党非常担心「公投和平协议」的议题再发酵下去,会影响选情。这也充分反映了,台湾的主流民意,对于加强和大陆的关系仍旧充满疑虑。

●台湾的舆论怎样看待马英九提出的和平协议,中国大陆对「公投和平协议」有什么反应吗?

台湾媒体的社论中肯地分析指出,马英九的和平协议并不是根据北京的「一个中国」设想,而是基于「一中各表」的中华民国宪法原则,目的是要把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法制化、固定化,它不但不是在谈统一,而且,在台湾是统一的「防火墙」,在北京是统一的「下台阶」,其主要功能是在降低统一的压力以及转移统一的议题。台湾的舆论认为,蔡英文和民进党不会不知道这些,但却故意把和平协议和统一划上等号,完全是为了选举的刻意操作。至于大陆方面,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和平协议」的话题开始快要一个礼拜后才回应,他说,结束敌对状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是大陆多年来的主张,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前景,他希望两岸为此加强交流,增加互信,逐步创造条件。至于「公投」的问题,他说得很含蓄,并且四平八稳,他说,政治协商是一个不断创造条件,将来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应该允许任何政治势力借机政治炒作,捞取政治利益。可以说尽量避开了敏感的话题,这是明智的做法,因为在台湾选战过程中,大陆如果发表太多意见,等于介入台湾的选举,在台湾反而会引起反弹,后果难以预料。未来可以预见,和平协议的议题一定成为这次总统选举的选战主轴,好戏恐怕还在后头!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