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日本钓鱼岛

中国渔政官员撰文称将坚持往钓鱼岛派遣渔政船

12月6日)版的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刊发了中国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办公室主任黄作平的署名文章,谈及了中日之间敏感的钓鱼岛纷争。文章建议,一是把东海渔民组织到钓鱼岛海域生产。做到“国家扶持,常年坚持,保持一定数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二是把中国渔政船派往钓鱼岛实施常态护渔坚持下去,并上升为亚丁湾护航那样的国家重大行动。

钓鱼岛
钓鱼岛
广告

此人虽并非高级官员,中国负责钓鱼岛渔政事务的主管者。观察者认为,在中国媒体的对敏感话题的管制和自我约束下,在官方媒体媒体上如此坦率地讨论敏感的领土纷争问题,应可视为中国官方的半正式的政策宣示。

黄春平提出,钓鱼岛问题,由于“由于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它逐渐演变成今天中日关系的顽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指望当前立即通过政治或军事手段痛快淋漓地解决,只是一厢情愿,或者是不负责任的轻言。”

作者提出,“钓鱼岛的领土争议地区都是无人小岛,虽然涉及海洋或海底资源的问题,但是如果相关各方能够以理性、合理、互惠的精神来协商是有可能解决的。”

“对于钓鱼岛,不能放弃主权原则,而一定要努力维护其主权,但又不能马上打仗。”

他建议,“使用和平解决海洋与岛屿争端的举措,那就是,通过巡航执法和组织渔业生产,特别是派遣中国渔政船巡航执法的柔性方式,实施着维权护渔。”

“柔性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众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渔业维权是这两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不是派遣军舰强硬挺进,而是派遣中国渔政船展示柔性巡航执法,因为渔政事务属于国内渔业经济管理层面的执法,这比发表声明更踏实和现实。“在外交层面上,国民的力量同样巨大。”

据日本媒体和中国国内保钓人士透露,有说法称,中日之前对钓鱼岛问题有默契,中方不放保钓人士到钓鱼岛地区,日方对到钓鱼岛捕鱼的中方渔船只驱离,不逮捕。这一“密约”被日本媒体披露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否认其存在。黄春平的这一说法,不知是否意味着禁止保钓者前往钓鱼岛地区这一习惯做法的改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