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传真

「选举」二字最吸引中国大陆观选团

发表时间:

在台湾五都选举造势集会上可看到这样一行人,他们不举造势旗,不戴造势帽,遇到会场激动处,只笑一笑,不鼓掌,也不吶喊;而事后又说,「心里都是翻江倒海」。这一行人就是受台湾记者协会邀请访问台湾的中国大陆媒体观选团成员,他们中间有南都传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长平、《南都周刊》主笔沈亚川、《时代周报》评论部主编彭晓芸和《南方农村报》评论编辑何满。

RFI/Chine
广告

除了他们,在造势现场露面的还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学者。据亚洲周刊报道,这些大陆知识分子都是头一次访问台湾,觉得台湾是他们以前不真正了解的地方,甚至还不如英美政治那么熟悉。可是,此时此地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的,却是「选举」这两个字。

南都传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长平说:「近距离的观察是一种体验,从新闻上看到,和现场是不一样的。就像听磁带和听现场音乐会的差别。」长平说,在苏贞昌的造势晚会现场,他不时被苏的笑话逗得哈哈直乐。他说「我们的感受,肯定止不住地就会拿中国大陆做参照系,止不住地会去想我们自己。比如我们都说温家宝总理亲民,可是你看看苏贞昌,就这样站在台上,像个邻家阿伯一样。」

《南都周刊》主笔沈亚川更是患上了「民主饥渴症」。他说喜欢台北这城市的素朴,喜欢刚入境时,中华民国护照窗口那一声亲切的招呼「沈先生」。沈亚川说,「这和我到香港、到美国、到欧洲,感觉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台湾,是一个华人世界的不同情境的比较,你走在大街上,看它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堵车,我都会很开心,不管有没有充分的逻辑关系,我都会一厢情愿地下一个很急切的判断,哦,如果大陆社会像台湾那样,赋予这种民主制度后,它会被激发出什么样的活力啊。」沈亚川说,这么一个小岛,它转型以后焕发出的活力和给人的亲近感都让人爱怜,想一想,中国大陆那么一大片国土,「如果政治转型,制度上了轨道,它该焕发出多大的活力啊。真的情不自禁会想。同样语言、同样文化的情境,台湾让这种画面变得可以想象了」。

长平也说,台湾这儿讲国语的场面,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中国。

「作为我们,深陷于中国问题之中,它会带你去想象」;「乐观地想,中国未来走到这一天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对那一天,应该具备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只是浪漫的东西,也应该想到一些事实,因为中国更大,面临的问题更多,族群问题、民族问题、贫富差距……比如中国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场景,一个市长走下台,恐怕他可能真的会挨打,因为冤情太多,还没有释放掉。民主之后怎么办,这是忍不住要去想,也应该要去想的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