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陈破空谈马习会与台湾太阳花学运十周年

发表时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0日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前总统马英九。这是时隔九年后,习近平与马英九的第二次会面。中国最高领导人接见一位卸任多年的台湾总统,此举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象征意义?旅美政治评论家陈破空先生对此阐述了他的看法。

2015年新加坡“习马会”资料图片
2015年新加坡“习马会”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法广: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台湾大选后到访中国大陆;开展和平之旅,请谈谈他此行的目的和意义

陈破空:马英九把这次大陆之行定义为“和平之旅”,也就是为两岸和平而奔走。他本意应该说是避免战争避免战火。他本意应该是好的。但是在双方的需要上,我觉得可能是北京中共方面更加需要。因为在选前马英九曾经去过大陆,这是在台湾大选之后,马英九启程前往中国大陆。选后的格局是:现在在国会是三党都不过半,国民党略占多一点,国民党成了(担任)国会(立法院)的议长和副议长,但是在政府方面总统方面是民进党继续执政,赖清德当选总统。所以中共对台湾的选举结果是很不满意。这个时候中共主动邀请马英九到访,是因为中共需要在台湾找到代理人,是为了大一统为了统一。因此同时也是中共统战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分化台湾。马英九代表的是在野的国民党,赖清德代表执政的民进党。习近平和中共是向在野的国民党伸出橄榄枝,但是没有跟执政的民进党有任何接触的意思。这在相当程度上有分化台湾在台湾制造割裂,或者说是选择性的利用,这么一个政治企图。

法广:马英九与习近平九年后再度会见,选择在4月10日;这一天,也是台湾太阳花学生运动十周年,这是巧合还是另有意涵?

陈破空:对马英九和习近平来说,他们可能根本就想不起这个日子。习近平肯定是不知道台湾的太阳花学生运动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而马英九也可能是健忘了,毕竟事情过了10年。马英九和习近平或者中共之间的交流,并不是两岸民间的交流。尽管马英九选择性地带了一些台湾的统派青年,但并不代表台湾的社会或者主流民意。所以他们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官方交往,国民党的官方在跟中共大陆的官方交往。但是,为什么是4月10号呢?是因为本来选的是4月8号,往后推了两天,据传出的消息是:习近平当局要跟美国“别苗头”,因为10月10号,美国是邀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华盛顿,而且美日首脑峰会是历史性的首脑峰会,全面提升美日双边的合作,从安保协议到军事合作到太空探月和情报的全面合作。而且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奥库斯联盟的一个拓展,叫做第二支柱,跟日本全方位的合作,突出日本在亚洲的角色。而且这回拜登政府和日本政府宣布要建立的关系是“全球伙伴”,当时是“区域伙伴”。一,是为了日本的自卫;再一个,就是为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现在(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就要突出日本的角色,就是美国把亚太地区防线将进一步向日本推进,随后还会有菲律宾总统加入,成为美日菲三方三国的高峰会。这个时候,习近平为了跟美国“别苗头”,就把跟马英九的会见放到4月10号。

不过,非常可悲的是:这边美国所主持的美日峰会或者美日菲峰会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美国跟中国周边国家邻国的关系。但是,中共这边显然是显得很尴尬孤立。因为要跟美国抗衡的话,它并没有什么盟国-既没有俄罗斯也没有北朝鲜-这个时候来跟它结盟-或者是伊朗-,而是选择台湾的一个在野人士来为自己背书,这个有点显得不伦不类,显得很不对称。因为中共宣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相当于在中国的一部分里面选了一个代理人,来跟美国唱对台戏,这个对台戏就显得是太不平衡太不对等。所以由于这样,他们才选了4月10号。不过这也是一个讽刺,也是一个巧合,就刚好是台湾的太阳花学生运动10周年。因为太阳花学生运动的主旨-当时马英九执政,国民党执政-是亲中两岸的走近有一个服贸协议。当时我就说服贸协议就是要2300万台湾人为共产党打工,因为已经有10亿的中国人为共产党打工,要把台湾纳入这个大市场,绑定。当时的台湾青年台湾学生反对。所以就以激进地占领国会的方式抗争。结果是:后来这个服贸协议相当于停摆。

太阳花学生运动对台湾社会冲击很大,也显示了台湾本土的青年他们的主流民意是反对跟中国大陆或者跟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这种勾兑,他们主张的是真正走向国际社会,而不是把自己锁定现在一党专政的中国大陆。

法广:您认为二度马习会,有什么看点?双方都谈了些什么?

陈破空:二度习马会的看点,就是两个人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上一次见面,是2015年在新加坡。当时马英九是台湾总统,而习近平是刚上任不久的中共总书记。那个时候会谈,还有些两岸的官方性质,中华民国总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这一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英九已经不再是总统,成为民间人士在野党人士,而且也不再是国民党的主席,只是前主席;而习近平仍然在位执政。可以看出两岸政治的不同:台湾有民主选举有定期的轮换政党的轮替等等;中国大陆是一潭死水,而习近平谋求长期执政和终身执政。所以这个时候会见身份已经不一样了。外电的报道,把习近平称为“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其实这两个称呼,中共方面都很不高兴,因为中共用的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而对马英九,只称呼“马英九先生”。他们既不愿意称呼马英九是“中华民国前总统”或者“台湾前总统”,也不愿意称呼马英九是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因为中国不愿意承认中华民国,处心积虑要消灭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存在一天,就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篡位,没有合法性正统性,要尽量避开。所以他是以党的身份党的总书记的身份;但是马英九实际上是一个党的前主席的身份。从这一点看出来就是:中共在北京这边有他的算计,一方面有他的权利傲慢,另外也有他的历史的顾忌,还有他对台湾的这种目的。回过头来说,马英九虽然是以“和平之旅”希望两岸和平,但是习近平这次会见马英九跟上次不一样,有很大的权利炫耀的成分。因为这次看上去规格拉得很高,除了习近平出场,还有另外两个政治局常委作陪,一个是王沪宁,现在主管对台事务;还有一个是蔡奇,现在主管意识形态。两个政治局常委,加上习近平,相当于三个政治局常委,就是中共的掌实权的前三号人物都在场,跟马英九会见,把规格拉得很高。但是借此,习近平也在炫耀他的权利,大权在握。这样看来,马英九其实是有民主和宪政理念的。但是,习近平坚持的却是一党专政一人独裁。所以不知道马英九心中作何感想。

另外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习近平在强调“中华文明”,马英九也在谈“中华儿女”。但是马英九在谈“中华儿女”的时候,恐怕跟台湾的主流民意相去甚远。因为台湾尤其是年轻人的主流民意,还是主张台湾独立;而中共在习近平在谈“中华文明”的时候,其实跟中华相距很远,因为中华文明绝对不存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指导思想-。像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对中国文物古迹文化历史的破坏,这一切显得都很不对称。但是想说一个主题,就是要一个大一统大中国,好像是什么“复兴”,马英九在某种程度上是被中共当成了统战的工具,或者是被利用的对象。不过,中共虽然不报道,但是马英九在中间提到了“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中共强调说,马英九不赞同台独反台独。其实马英九虽然提到说他本身不赞同台独,但是也提到了两岸很多青年应该加强交流这些话题马英九的主要谈话点,在中国媒体中没有得到体现。

法广:马英九本次大陆之行,历时十一天,从广东,到陕西,到北京,马英九先后至少五次流泪哭泣,哽咽,他为何如此伤感?

陈破空:我觉得马英九哭泣流泪伤感,应该很多是他的一个个性(所为),或者是触景生情。从个性来讲,马英九出生于一个比较舒适的家庭,在香港出生台湾长大,家里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他是唯一的男孩,受父母的宠爱,也受姐妹的忍让,也就是说在宠爱中长大。也许他从小就养成了爱哭的习惯,马英九在台湾动不动就会哽咽,另外一点,就是制造这种场面-不管是在深圳在西安在北京-又是一些音乐,又是一些肃穆的环境,自然会使他有一些触景生情的样子,容易受到环境的触动。但是他的哭,并不是外界所理解的,是哭给中共看,哭给习近平看,挣表现;我不认为马英九需要这样,我也不认为习近平是一个要党性不要人性的人,需要这样做。是马英九自己的一种伤感。不过,另一种看来,马英九哭的地方,我都觉得他哭错了地点。比如他第一次哭,是在广东孙中山的故居,其实谈到中华民国,真正的创立者是辛亥革命,还有宋教仁他们那一批,而宋教仁是国民党之父,取得了国会选举的第一大党,但是孙中山后来是不服,要推翻这个选举的结果,在广州重新又引进了苏联模式,容纳共产党,其实给中国带来大难。这是孙中山晚年的一个重大的败笔和污点。所以他在那里哭孙中山的时候,其实中华民国并不是产生于孙中山;第二个他哭黄花岗72烈士,在广州。但哭这个林觉民的家书,但是林觉民和72烈士主张的是一个民主宪政的中国,当时辛亥革命之后的确诞生过,就是北洋政府时期,但到后来共产党复辟,全面复辟,把中国拉回到封建王朝时代,一个红潮。马英九应该想的是这些烈士的血是不是白流了?今天应该怎样建设一个宪政的中国?然后他到了陕西哭皇帝陵,但是马英九可能不了解:黄帝陵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毛泽东的红卫兵夷为平地,就像孔庙一样,祖先之庙被砸毁,夷为平地,千百年战火都没有摧毁过,却被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摧毁。他哭的皇帝陵是个假陵-就跟这个齐白石毕加索,他们的画,真迹被撕毁了弄了一个赝品(一样)-所以他对着那个赝品在那里哭泣,可以说哭错了祖宗。他应该谴责的是皇帝陵遭到的浩劫。还有他后来到了北京,在卢沟桥或者长城都去哭。但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是共产党的别动队挑起的刘少奇策动的,为了让国军跟日军全面开战,共军才能求得生存以夺取江山,不知他懂不懂这个历史?还有长城,他讲长城里外抗战烽火都是一家人,但是当时真正抗战抗日的是国民政府是国军是国民党,中流砥柱牺牲重大;而当时的共产党不仅不抗日,还跟日军相勾结互通款曲互通情报,夹击国军。后来在美国击败日本,国军蒙受重大伤亡之后,共军是下山摘桃子,推翻了国民政府,夺取了江山,而且后来跟残余的日军合作。所以马英九看上去似乎是不懂得这些历史。我觉得他哭归哭伤感归伤感,但是似乎都哭错了对象伤感错了地方。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伤感,恐怕会留下一些现实和历史的遗憾。

法广:针对马英九的大陆之行,台湾民众怎么看,大陆民众又怎么看,此行对两岸和平和世界和平有何助益?

陈破空:马英九到中国的“和平之旅”,对他本人来说,当然有一些善意,他恐怕真的希望能够取得两岸和平,通过他的努力。但是他也应该知道,恐怕他的力量也很微薄,因为马英九在台湾代表的并不是主流民意,就像他祭黄帝陵,叫台湾的年轻人不要忘本,但台湾的年轻人认为:他们的“本”就在台湾,“根”就在台湾。所以马英九是一厢情愿,如果在统一的调子上,他是一厢情愿。至于和平的话,恐怕也是一厢情愿:他不注意改变两岸的态势,而台湾的主流民意或者执政的民进党似乎对马英九的中国之行都有很多的批评,认为是一种投降之旅,示弱之旅,觉得马英九应该向中共继续表明:民主自由的立场,比如说:马英九以前说过一句话:六四不平凡,两岸不能谈。马英九是否还记得这句话?是否会跟习近平提出来呢?这是一个问号。

至于在中国大陆,因为中国大陆信息封锁,加上党媒党报的单一宣传,任何台湾的政治人物到中国大陆去,中国人一般都是持欢迎态度,如果在一般的场合见到马英九,他们都很友善很友好鼓掌。当然陪同马英九或在他身边的都是中共的陪同人员安排的,包括马英九所带领的青年学生,座谈的中国青年全都是中共这边的什么党员团员,甚至就是学生特工,这也不代表中国真正的民间的民意,也就是说马英九带的学生跟中国这边的学生交流,并不代表两岸的学界交流或者是民间交流。所以在中国大陆来说,其实很多人也不了解马英九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到中国大陆来走走代表了什么?总的来说恐怕影响非常有限,也就是人们觉得:看一个稀奇看一个热闹,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中国大陆人来说,大多数还是外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