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廖天琪:欧盟27国应协调一致,防止中国采用各个击破的手段分化欧洲团结

发表时间:

自去年底,中国突然结束清零政策,打开国门以来,全球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便纷至沓来,尤为引入注目的是欧洲多国领导人接连访问中国:从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中国之行,到12月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从今年3月,即将在7月1日起接任欧盟轮值主席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前往海南参加博鳌论坛,随后再到北京与习近平会面,到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袂访华,以及德国外长的接踵而至,无一不凸显了欧盟在斟酌对华战略的同时,不愿放弃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Vue des drapeaux des 27 membres de l'Union européenne au Parlement européen à Strasbourg, le 19 octobre 2021.
Vue des drapeaux des 27 membres de l'Union européenne au Parlement européen à Strasbourg, le 19 octobre 2021. © Ronald Wittek / AFP
广告

不过,各方领导人在中国访问期间采取的立场却不尽相同。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结束中国之行后作出的一些表述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似乎显现了欧盟内部的不和谐之音。如何看待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评判欧盟各方对中国的不同表现?对此,欧洲之声社长廖天琪女士向我们阐述了她的看法。

法广: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外长贝伯克是最近到访中国的两位欧洲国家领导人。他们面对中国的立场似乎存有差异。您对此作何评判?

廖天琪:廖天琪:马克龙面对国内持续了3个多月的大规模抗议政府的退休改革方案,相当棘手,除了镇压和强行通过法案,别无他法,据闻有68%的法国人反对这项改革。另外他野心勃勃想在劝和俄乌战争上立功,却碰了普京的一鼻子灰。在此内外双重压力下,带上60多位企业家到中国去,从空客airbus、电力企业到船舶、甚至农产品猪肉产业等,总共签了20多项合作协议。这样的成绩单,法国人民也并不买帐。倒是他那句欧洲需要战略自主台湾的紧张局势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欧洲在台湾议题上不要做(美国)的跟跑者。引来国际交相指责。虽然他事后到荷兰访问时,说法国和欧洲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未变,即必须维持现状并寻求和平解决。我认为马克龙是一个志大才疏、格局狭隘的政治家,面对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他俯首称臣,却又遮遮掩掩,话说半句,怕受到国际的嘲笑,瞒不住他的猥琐和自相矛盾。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是绿党的年轻政治家,可谓初生之犊不怕虎,作为外长,她身上的负担不那么沉重。她在北京分别就乌克兰、台湾和人权议题跟外长秦刚谈话,她指出50%的世界贸易都要通过台海地区,这里如果出现军事升级,将是可怕的景象,台海局势不容单方面通过武力来解决;她质问为何中国不要求侵略者俄罗斯停止战争;中国公民社会的空间在缩小,人权也受到限制。

两位政治家,一个是总统,一位是外长,地位不同,特别是性格和担当不同,因此在访华时的表现各异。前者扭扭捏捏,向东道主讨好卖乖,抱回个金娃娃,却受国际指责,后者直言不讳,坚定磊落,维持了国际政治的尊严和立场。

法广法国德国被视为欧盟的两大核心,曾享有“法德轴心”之称谓。但这两大核心却一直纷争不断,“轴心”作用似乎也随着默克尔告别政坛而减弱。这将对欧盟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廖天琪:法德两国本是同宗,皆源于9世纪分裂的法兰克帝国。抛开这以后几百年近千年的争纷,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两国就不断地修复关系,双方元首相互示好,在政经文化上的交织已经密不可分,如您所言,紧密的友谊在默克尔政府时达到最高峰。

我想引用美国前政治家,卡特总统的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在他那本备受瞩目的著作《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Die einzige Weltmacht)里的阐释,来说明德法两国在欧洲框架内的关系。布氏说,法国把欧洲看成自己能恢复本国历史荣光的奠基石。德国则希望借欧洲来摆脱本身不光荣的历史以此依靠美国,获取安全。换句话说,法国要摆脱美国,至少在安理会它能跟其他大国平起平坐,而德国似乎甘愿法国在欧洲坐上第一把交椅,只要能跟美国继续合作,确保欧洲的独立性。

我认为布热津斯基1999年对欧洲的分析在今天也依然适用。马克龙希望一枝独秀,摆脱美国,他自认为能掌握欧洲局面,跟俄罗斯斡旋。德国则更为务实,知道没有美国,欧洲在地缘政治上无法单独自立。法德两国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并未交恶,在许多问题上都密切联系着,根本无法分离。因此未来在欧盟里,即便有些小摩擦,但是在外交、安全、经济等大局方面不会受到影响。

法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18日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关于欧盟对华政策的辩论会上重申在与北京的关系中不能“脱钩”,而应努力“去风险”。您对此作何解读?

廖天琪:您指出了冯德莱恩讲话的重点,她说: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可取我们不希望切断(与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和科学上的联系……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每天的贸易额约为23亿欧元。中欧之间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贸易都是互利互惠的。

事实上,我们知道,2022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欧盟商品的第三大买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在欧洲议会上发表了讲话,称欧盟需要重新调整对华战略,并表示必须继续与中国开展对话。在经贸上,欧洲相当依赖中国,但从中国立场来看,缺了欧洲也是绝对不可取的,特别是当中美之间关系如此紧张对立的时候。

那么欧盟如何调整对华战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27个欧盟成员不要单打独斗,在重大议题上,如气候保护、贸易协定、国际安全,甚至人权问题等等都需要协调一致,不能让中国采取以利润为诱饵,各个击破的手段来分化欧洲的团结。

法广:最近刚刚落幕的G7外长会议在对华立场上达成一致,法国与其他国家一起,重申了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扩张。这一做法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廖天琪:这就应对了我刚才所说的,团结则强,分裂则弱。当下世界的局势确实是民主与极权的对立,冷战几乎接近热战了。乌克兰的战火未息,俄中抱团对抗民主国家支持受侵略的乌克兰,何时停火谈判还是未知数。值此时刻不能再有亚洲的战火兴起,台海的和平必须维持,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势力扩张已经引起邻国的紧张和全球的警惕。G7外长会议因此表达了决心,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反对任何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韩国总统尹锡悦说,台湾有事,就是全球之事,一语道尽各国政治家心中所想,未说出口的话。这句话传达了清晰的信息,台湾问题已经国际化了,中国别拿台湾是中国内部事务的荒谬说法来自欺欺人。若拿历史上疆域的归属来说事,那欧洲、北美、澳洲各个国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岂不要天下大乱了?

各个族群、民族都有自决权,这已经是百年来的国际政治准则了,习近平政权为何要逆水行舟,反其道而行之?动用武力,甚至动用其他软刀子的手法来抢夺台湾都将众怒难犯,这是对世界犯罪,更是对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犯罪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