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廖天琪谈朔尔茨的北京行

发表时间:

在西方对中国的不信任情绪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德国总理朔尔茨于11 月 4 日星期五对中国进行了闪电式访问。虽然朔尔茨在北京仅停留了十一个小时,却收获颇丰:签署了总价值约170亿美元的大订单。作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到访中国的首位西方国家元首,朔尔茨在北京逗留期间强调了对话的必要性。不过,朔尔茨的北京之行引发诸多非议,其选择的访华时机也受到质疑。如何评判朔尔茨的北京行?西方应以何种方式与中国展开合作?我们请旅居德国的国际笔会和平委员副主席、欧洲之声社长廖天琪女士就舒尔茨访华的相关话题谈谈她的看法。

En Chine, Olaf Scholz va devoir se livrer à un exercice d'équilibre très complexe.朔尔茨
En Chine, Olaf Scholz va devoir se livrer à un exercice d'équilibre très complexe.朔尔茨 AP - Michael Sohn
广告

法广: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初到访北京备受争议,欧洲国家尤其谴责他未与盟国协调、独往独来,您对此作何感想?

廖天琪:欧洲最大的政治、经济体- 欧盟,近些年来在难民问题、经济、环境甚至外交政策上,始终很难步调一致。这种不和谐的调子近些年来特别显著。中国推出野心勃勃的“一带一路”,直接介入了欧洲市场,收购欧洲的基础企业、甚至买下港口、机场,用利益分化的手段从欧盟拉出去几个“铁杆”,如:希腊和匈牙利;美国方面,川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打乱了原来金融、关税、制造业的稳定;俄乌战争爆发,能源成为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欧洲,特别是德国首当其冲。美国发动盟友联合制裁俄罗斯,美国本身能源丰富,没有顾虑,而中国从俄国那里照单全收原本要卖给欧洲的能源,赚得盆满钵满,中、美发了战争财,欧洲自断手脚,一般都说,制裁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现今欧洲面临巨大的能源危机。

法国和德国是欧盟里的核心力量,原本友谊牢固,如今战争期间,在重大议题上两国出现了裂痕。德国单独宣布将以2000亿欧元来救援本国国民和企业面对能源飙升的困境,并主张天然气价格不限价,这令法国和其他国家嫉妒而恼怒;在共同防务上,德国于俄乌战争以来,也宣布将提高军费达1000亿,这直接影响到德法之间的军工业合作。朔尔茨总理一再强调跟欧盟的团结,但这次到中国访问,他婉拒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同行的建议,只身前往北京,我个人觉得他内心焦虑,目前考虑的是“德国优先”,虽然无可厚非,但是毕竟有违欧盟的团结。 

法广:朔尔茨在一年前当选时,曾为德国地缘政治可能出现转折带来巨大希望。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国总理似乎遵循了其前任默克尔的路线。对此,德国舆论和民众作何评判?

廖天琪:默克尔担任总理时,朔尔茨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2018-2021),之前他曾任汉堡市市长7年,是个比较稳健平实的政治家。基民盟默克尔夫人连续4届担任总理,掌权16年,这期间一切顺风顺水,跟美国、中共和欧盟的关系非常密切友好。她曾12次访问中国,跟中方达成许多重大的商贸协议。这些朔尔茨都看在眼里,他明白德国的企业跟中国是已经盘根错节地联系着。俄乌战争开打,普京以能源为武器,掐住德国的命脉,朔尔茨和默克尔一样,他们都曾经坚定地主张跟俄国拥有能源的密切关系,支持北溪二号油管项目。连在今年战火云集的一月间,他都还坚持己见,直到2月24日俄国坦克开向基辅,炮弹落在乌克兰境内时,他才大梦初醒,但是也还是对俄国抱着幻想,不愿意全力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援。

我们不寄望每个政治家都有远见,都能预测未来,但是如果说朔尔茨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领导人,大概不算冤枉他。

如今的世界局势如此吊诡,大国元首应当长袖善舞,甚至有胆量与狼共舞。这次朔尔茨力排众议,带领企业界12金刚造访北京。该谈的话题都以清晰的语言提出来了:俄乌战争不可使用核武器,战争必须尽快结束;欧(德)中贸易不对等;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新疆人权问题令人担忧等等,他这次访华的表现也算差强人意了。中国目前手中握有美国和俄国、甚至伊朗、沙特的能源合同,资源丰富,而德国能源有燃眉之急,朔尔茨有没有向习政权在能源问题上求援?而中方为感谢德国总理的来访,为北京在国际上十分孤立的局面解围,双方有没有台下交易?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总的说来,德国媒体和民间对他这次访华的评价不算坏。

朔尔茨的对华政策,大方向会继续默克尔的路子,由于新科技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如稀土等,中国掌握了相当的部分,想脱钩是不现实的。反对党基民盟,甚至联合执政的绿党都一再要求,不要继续在技术和材料方面依赖中国,应当另辟蹊径,打开其他的通路和市场。好在不论朝野都有这样的共识即:不能过度依赖跟德国价值观相左的中国。

法广:一直以来,德中经贸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是否平衡?如何看待德国将汉堡港口集装箱码头25%的股权出让给中国中远集团的决定?

廖天琪:中国自2016年起,就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双方经贸并不平衡,从德国角度来看,是进来多,出去少,虽然差距不像中美之间那么巨大。2019年两国贸易额是2060亿欧元,其中德国出口中国960亿,中国出口德国1100亿。德国市场上,不论是廉价的玩具、服装、运动器材,连高规格的工业产品,从汽车零部件、电气工程、化工产品,甚至机械生产往往都是中国制造的。当然近数十年来,德国对中国的自动化、数字化以及在科技教育方面培养人材都有很大贡献。如今中国急起直追,许多方面青出于蓝,都超过德国了。

关于中资入股汉堡港口的事,德国政界、企业界和媒体的反对声浪极大,认为这种关键基础设施不能让中方插足。其实中国的一带一路横扫亚非,直抵欧洲。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国的港口都被中远(Cosco)集团部分收购,像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中远就占有67%的股份,获得50年租期,可使用港口土地、建筑物和设施。

汉堡的福地码头(Tollerort)被中远看中,意欲收购35%股权,德国6个部门——外交、内政、经济、国防、交通、财政都反对这个交易,认为这会为德国带来“供应链及供应安全”的巨大风险。外长甚至说,如果成交,德国就在地缘政治上放出了一个“致命的信号”,中了中国“切腊肠”蚕食政策的计谋,有目的性地进军西方国家基础设施。然而总理这次竟然显示魄力,一意孤行地拍版成交,让中远获得24.9%的股份。这个数字很关键,因为股东持有25%以上才有战略性的否决权。双方合同规定,中方不得有进一步的收购行为,也不可参与任命码头董事会成员的决定。

即便如此,专家们也认为此一决定不妥,因为中远和中共政府及军方都有直接联系,入股汉堡就等于在国安问题上插进一把小刀。

我认为欧洲国家不应当各自为政,在这种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就不只是贸易经济问题了,欧洲各国应当有统一的筹划和步骤。

法广:毋庸置疑,中国庞大的市场对欧洲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面对当前中国的政治局势,西方应如何把控与中国的合作尺度? 中国究竟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廖天琪:二者都是,中国和西方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只是双方的政治体制截然不同,一边是民主制度、市场经济,一边是专制共产、国营加私营。习近平将主导未来5至10年中国的政经社会发展。中国的经济政策不透明,舆论媒体都掌控在一党手中,西方很难摸透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走势。政府在幕后操纵,违规补贴企业、让某些企业快马加鞭,某些企业下马停业,西方分析师和专家都无法按照常理,根据市场经济的脉动来推算,而且政府政策随时改变,难以预测某些风险。

近年来,习政权的动态清零,活活扼杀了制造业的活力,加上提升国企、压制私营,人口老化,廉价劳动力大幅下降,房地产由于各种原因也大幅跌落,还有严重的气候变化,干旱或洪灾频仍,破坏了水电能源的供应,基于这些原因,使得外资的投入减少,特别在高科技方面,由于政府的控制严厉,外资因而驻足不前。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习近平政府一手造成的。二十大的结果证明,他将一意孤行,身边都是一些应声虫,没人敢跟他唱反调,向他进忠言。看来中国经济下行的走势只会变本加厉。西方政府不能管控企业,只能对它们提出警告,将眼光放远放长,在投资和开辟市场方面要在中国之外,另寻出路。

欧洲的对华企业在未来还是得走钢索、求平衡,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狡兔三窟的道理并不难懂,只是能否作到,就是见仁见智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