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廖天琪: 默克尔告别政坛,德国基民党顿失栋梁,欧洲则少了一个主心骨

发表时间:

任职德国总理长达16年、深得民心的默克尔于12月8日正式告别政坛。12月2日,在为其卸任举办的官方告别仪式上,默克尔概括了自己执政16年的政治生涯称:过去的16年,是"充满不寻常经历、也经常是充满挑战的岁月",是对她"政治和人性的考验",同时也令她"倍感充实"。 

默克尔,摄于3月19日,柏林
默克尔,摄于3月19日,柏林 © AP - Michael Sohn摄影
广告

作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执政16年构成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一个传奇。她引领德国和欧洲应对、解除了接连不断的危机: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从难民危机到乌克兰危机、乃至疫情危机。。。默克尔的影响无处不在。如今,这位活跃在政坛长达16年、享有“铁娘子”之称的德国总理的离去,将对德国和整个欧洲留下怎样的空白?如何评判默克尔执政的16年?默克尔给德国留下了怎样的政治遗产?对此,我们连线到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副主席、欧洲之声理事会主席廖天琪女士 。

法广 默克尔执政16年,她应对的最大挑战以及在德国做出的最大政治手笔是什么? 

廖天琪:16年前,默克尔夫人接下社民党施罗德的总理位子时,德国经济正处于底谷,失业率高居不下,但施罗德总理在任上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方案来舒缓大量失业和经济萧条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哈茨方案(Hartz-Konzept )。到默克尔接掌的2005年开始,该方案逐渐生效,发挥作用,德国经济日间回升,失业的情況得到改善,可以说默克尔是前任改革的受益者。因此她虽然是基督教民主党的主席,但是担任总理之后,她的许多经济和社会政策都跟社会民主党更为接近,也就是说对于社会平民大众的福利和权益十分照顾。

1989柏林墙坍塌,次年东西德统一,老总理科尔也可能出于「政治正确」,立即提拔这位刚加入基民党不久的年轻东德物理學者、一个单纯的基督新教牧师的女儿,让她立马当上青年和家庭部长,那年她才37岁,完全的政治素人。说白了科尔是拿她当个招牌、幌子,证明自己多么重视平等对待东德人,多么信任年轻人和女性,为此赢得人们的好感。 那时候默克尔被称为「科尔的小女孩」。经过10年多的历练,「小女孩」鲤鱼跃龙门,快刀斩乱麻,摆脱当时因政治献金案缠身的科尔,跟他划清界限,并挑战当时主政的社民党总理施罗德,后者不得不提前推出信任大选,结果败北,51岁的默克尔,一名东德的科学家当上了统一德国的总理,一做就是16年,几乎是战后德国执政最长的国家元首。

默克尔开始执政时,周围不知有多少男同胞,主要是她自己党内的同袍,想把她推下宝座,但是她处惊不变,不声不响把对手一个个「搁浅」,让他们自己犯错误而下台。就像她推荐老跟她做对的同党人伍尔夫(Christian Wulff)做总统,结果此君自己小儿科,阴沟里翻船,为了「贪污」几百块欧元(当然也有其他原因)而灰溜溜下台。

默克尔在政治上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利」和「义」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经济利益」和「道德理念」孰轻孰重的问题。作为大国的掌门人,她必须跟大企业和经济学家处理好关系,彼此配合协调,但是经济原理往往跟公平、正义、人道这些理念背道而驰,那么如何取得一种合理的妥协就是最高艺术。从她的出身和前期处理人际和事务的方式来评论,她是个有原则、理性、有度量、讲道义的政治家,但是在其位谋其政,在位久了,她有时候不得不在道义和原则上做一些退让,这就是一般批评她在同专制政权如中国打交道时,采取经济务实,人权务虚的「绥靖」政策。但是她的大度和耐性令人佩服,普京前些天在她卸下总理职务时,称赞她说,即便在双方针锋相对,敌我对垒之时,默克尔都始终保持冷静,并且尽量公平地寻求对话的途径来化解危机。这是非常高的评价。

默克尔解决危机的大手笔有好一些,您上面都提到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日本核污染危机、难民危机、跟极权国家如俄国、土耳其、白俄罗斯、中国等直面相对的危机,还有新冠疫情危机,总体来说她都处理得很好。

法广:默克尔执政的16年间,也受到一些非议。尤其在2015年处理难民危机的方式引发诸多质疑。当时甚至曾有批评指责默克尔“执政失误”。时隔六年后的今天,回顾默克尔当时的做法以及随后难民融入的情况,您认为,应该对当时的处理方式做出怎样的评判?

廖天琪:默克尔于2015年大手笔,甚至可以说擅自作主地打开边境,让叙利亚难民潮水一般涌入德国。这并不是她的天真和基督教的慈悲令她如此大胆。首先她知道很多因战争而选择流亡的叙利亚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德国社会正需要人力资源,当然让难民入境是不能挑选的,甚至还让老弱妇孺先行,但是涌进德国的大多数是青壮年男子,她认为德国社会有能力「消化」这些新移民,年幼的就给他们好的教育和培训,年长的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能很快融入社会,年老的弱者就让社会养起来。她当时说的一句话是:wir schaffen es——我们做得到。由于她这种魄力和气度,竟然把德国人内心那块柔软的地方触动了,当时全国掀起了一种「欢迎文化」(Willkommenskultur),就是对外来的移民/难民,认可他们的文化、宗教、语言,对他们开放胸怀,救助他们于危难之中。当时整个德国社会都调动起来,许多家庭自愿收养难民小孩,无偿地为他们筹款、募捐实物,义务当他们的语言教师,教他们德语和本地的风俗习惯,当时成了一种全民运动。

当然事后发生过好一些难民「恩将仇报」的恐怖行为,包括强奸、恐袭、性侵的事件,让人心寒愤怒。但是总的说来,这么多年过去,当初那一百万多数来自伊斯兰文化的移民,如今有不小的部分已经融入德国社会,促进了德国社会进一步的多元化。默克尔这一个大胆的政治决策,是人道主义的大手笔,也为德国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赞誉,多多少少冲淡了人们对纳粹德国残暴历史所残留下的负面印象。

法广:您如何看待关于默克尔对华采取「绥靖政策」的指责?

廖天琪: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研究员Eric Brattberg 指出:默克尔中期以后对中国的重商多边贸易和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就是「德国第一」的策略,跟后来川普渲染的「美国第一」一样,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其实默克尔初上位时,跟前任的施罗德那种谄媚中共的态度很不相同。她相当强调人权议题,声言这是不可回避的。她初期访华时,都跟底层的异议人士见面,像《中国农民调查报告》的作者陈桂椂/吴春桃夫妇,她也在社科院发表「人权演说」。2007年,她又在总理府接见达赖喇嘛,引得北京大为恼怒;那时她备受本国企业界人士的责难,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也没去。此外,她还坚持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那时候双方关系很是紧张。

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海啸,让欧元陷入危机,她开始转变态度,寻求跟中国纾缓关系,加强经贸的往来,特别是要为德国汽车工业打入中国的广大市场,她相信「以商促变」(wandel durch handel )的理论,认为中国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专制体制会逐渐转向民主的方向。她的亲中态度得到回应,德国的汽车和化工行业在中国大发利市。随着时间的推移,默克尔在人权议题上态度也变得模糊了。反之,在对华贸易上,她力挺中国,反对欧盟2013年的「反中国倾销太阳能法案」。当然那时候美国还跟中国交好,欧盟也十分亲善中国。

习近平掌权之后,默克尔自然明白习近平的专断决绝,近年来的战狼外交令人厌恶,但是美国川普的粗暴和恣意妄为,可能更令民主盟友齿冷,所以她始终维持着同中国的友善管道,在去年年底,趁德国还是欧盟轮值主席的最后时机,把谈判拖延了七年之久的欧中投资协议签署了。然而,今年年初,中国和欧盟 之间为了维吾尔人权议题相互制裁,该协议暂时搁浅,但是稍待时日,还有可能逐渐落实生效。

默克尔对共产专制政体了如指掌,她如此「与狼共舞」自然不是出于天真,也不只是投机,而是顾全总体的协调,避开冲突,希望能从对话妥协之中,化解症结,寻求解套。对于德国甚至欧洲来说,她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对于一个人权工作者来说,我感到有些遗憾,她没有为中国的人权伸出道义之手,虽然她在幕后也的确为中国异议分子做过一些事,但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她做得更多,刘晓波就不会死。

法广:默克尔的离去,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将为德国、以致整个欧洲带来怎样的影响?

廖天琪:任何重量级人物走了,地球照样会转。默克尔是少见的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政治家,执政16年之后,她主动放弃继续参选的资格,将权力放手。世界各地的独裁者要能学学她有多好,如今我们看到普京还要当万年总统直到2036年,习近平更是只要不死,就是「习终身」。还有那死皮赖脸的白俄罗斯的卢卡申科,在位20多年,还赖着不走,其他中东地区、亞非、南美,独裁暴君都多了去了,都是霸占着权力不肯放手的独夫民贼。

默克尔这一下台,她的基民党也顿失栋梁,在大选中一败涂地,由胜出的社民党和两个较小的自民党和绿党进行三党联合执政。大家都知道,这三个党的执政方针、理念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形成了鸡同鸭讲、鸡兔同笼的政局。在德国,这个联合政府可能会于执政期间相互抵制掣肘,如果这样,德国的国家元首在欧盟会取得盟国的信任吗?不仅如此,明年4月法国也有大选,即便马克龙连选连任,但他能取代默克尔在欧盟的声望和地位吗?默克尔下台,欧洲少了一个主心骨。总之,我对未来欧洲的发展、欧洲和美国、中国和俄国的关系、世界和平能否维持下去、全球气候恶化可否缓解,诸多问题都有些疑虑和担心。目前只好走着瞧,但愿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拭目以待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