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曼谷专栏

透过泰国学者视野窥望香港集会

发表时间:

随着香港民众示威集会进入第十周,关于警民冲突、示威民众冲击政府官邸、在机场聚众抗议等事态不断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泰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近期举行多场学术研讨会,对香港问题及现状展开多视角的讨论。

广告

关于香港抗议集会是否顺利收场的问题。泰国朱拉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问题专家娃沙娜博士认为如果香港当局乃至北京中央政府不找出关键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政策性调整,此次香港民众集会估计很难轻易解散,原因是相关各方都陷入了困境。就示威民众而言关键在于民生问题,香港社会贫富悬殊巨大,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窘迫,而北京中央政府此前的政策更多惠顾及前者,对香港社会弱势族群的生存境遇照顾不足,因而导致部分民众因看不到希望而加入了反政府集会。事实上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民众同样没有获得政治选举权,不过至少他们当时的生活并未受到来自中国富豪和大量资金侵入的强烈冲击。另外还有比争取民主权利和言论自由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港的大量西方外企、金融投资人对中国的司法程序深感恐惧,因而成为引发此次大规模示威事件的导火索。

关于香港集会事件对中英关系的影响。娃沙娜博士认为综合当前中国的强势和香港的地缘角色乃至“一国两制”维持五十年不变的中英协定,此次抗议集会不会对中英关系的未来产生关键性影响。就外交关系而言,英国是早在1950年就承认新中国成立的国家之一。

关于北京当局是否采取武力介入解决香港问题的担忧。娃沙娜博士表示不排除北京政府采取武力解决香港问题的可能性,她引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政府誓言以核打击对待台独的强硬态度为例,因而判断认为北京当局“万不得已还是会出手”。更多泰国学者同时也相信北京当局会对当前局势保持高度谨慎和克制,毕竟影响面不仅牵涉香港局势,还影响到台湾乃至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更值得注意的关键是影响或动摇到中国社会的民心,这才是北京中央政府最为担忧的因素。

随着香港的集会示威事态不断延烧,不少人联想到三十年前六月四日的天安门事件。惟恐北京当局对香港集会采取同样的解决手段。泰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沃拉萨教授加以说明指出:三十年前的天安门事件由民众诉求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政府暴力镇压,中国官方所公布的死亡与失踪人数迄今难以令外界信服。事实上令许多人耿耿于怀的还是事件尾声以“屠杀”和“流血”告终。透过以往的观察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就是极少有人提出明确的疑问:天安门示威者们究竟在诉求些什么?根据外界媒体引领的主流说法声称示威者们要求北京当局改变政体。经过学者考察资料,在天安门示威集会当时提出的7点建议中,没有一条是关于改变政体的诉求。即便提到了“民主”二字,那也是中国共产党采纳于行政制度并且延续至今的核心价值观。因此问题的症结在于执政当局不愿倾听民意,拒绝跟示威者协商,却一味要求示威者解散集会。这种强硬态度无异于火上浇油,集会者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最终升级到因诉求西方民主模式而遭到镇压。由此可见,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反政府集会问题,无疑正在考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当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因处理六四事件决策不当而被国际社会诟病至今,值得今天的现任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引以为鉴。尤其在当今网络发达的电子信息时代,越是采取严令禁止,效果越是引人关注。随着民间怨愤日增,下一次的爆发只会更加猛烈。

沃拉萨教授强调:无论如何,北京政府解散六四集会的武力手段,始终是一个抹杀不去的梦魇。而昨日旧梦今天在香港重新上演,问题棘手,难度升级,北京政府必须作出更加慎重的决策。香港当局关于遣返罪犯的法律由来已久,港人深知该司法条令有益无害。真正害怕的是中国缺乏透明度的司法制度与诉讼程序。尤其对于政治犯,中国警察所采取的严苛措施和非人道待遇令外界望而生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